原题:秀州在孤岛

可拔

大地烽火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天的野火烧遍了锦绣的河山,素称富庶的江南,随着“八·一三”的炮声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变成了人间的地狱。

然而敌人所能摧毁的只不过是物质,它撼动不了我们的精神——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坚韧不拔的;我们秀州中学一向维护的。

当廿六年十一月间,敌人逞凶于两路沿线,我校在桐乡、新塍、崇德三处的分校完全退至洛舍,但洛舍是一个背山负水的村子,一旦有故,便没有生路了。有一天晚上,校长从梦中惊醒,深知事情的可虑,于是与王文江君偕行去杭,探听实在的情形。一到杭州,却是如入死城,传说“敌人已兵临城下”,情况可说是十分凌乱和恐怖,于是校长即请王君火急重回洛舍。宣告在洛的师生们,组织小队避难,各找安全的地带一避。

校长因着家庭关系,带了三个小孩,拖抱着疲惫的身躯,不加思索地走上莫干山,适时湖州已成前线了,大炮飞机,整天的在那里轰炸,正当焦急的时候,他从圣经上得了一句安慰的话:「他使狂风止息,波浪就平静,风息浪静,他们便欢喜,他就引他们到所愿去的海口」(诗篇,107篇)再三的求主开路。始获沿途步行脱出重重的困难,向南行越过钱江大桥,转到宁波去上海,若非上帝亲手领导领又何能脱险呢?

另一个镜头是:在漫天的烽火里,在向西迁撤伟大的人流里,我们的俞师沧泉,姚师亮臣,顾师亚秋,陆师永殿,也正率领着一群热情爱国的同学走上流亡的旅途,为了争取明天的胜利。

因缘的开始

廿七年的春天,火药味儿正弥漫在整个的华中、有无数培育青年之花的园圃,正同样的遭受着蹂躏。

校长来到了已成孤岛的上海,其他华东区的校长也相率来沪。华东基督教教育协会召集避难校长会议,动议筹设华东区基督教联合中学,推定我校顾校长,弘道周觉昧,越光盛承裕等校长,着手筹备,于是赁江西路451号屋舍设立华东基督教联合中学,首先参加的学校有我校秀州,杭州的惠兰、弘道、之江附中,江阴的辅实、励实,南京的金陵附中等七校,每一校献金100元,作为开办费用,推定顾校长为校长。第一个学期学生人数是355人,我校占了百人左右,教职员占10余人,秀州实在是联中的主力之一。其后联中扩展至16个学校单位,1000余学生,70余教职员,这样集华东基督教学校的菁华于一处,光射于敌伪环视的孤岛中,映照了无数纯洁的青年,为国家保卫了一部分的元气,不是极难能可贵吗?

所以,这可说是一段抗战因缘呵!

岁月无穷 橡树亦弥坚

联中在孤岛上不久就成为了一座光烛黑夜的灯塔,秀中更是灯塔里一射强烈的光线,从这些灿烂辉煌的光芒里,我们正可分判出忠贞与卑鄙,真理与魔欲,智识与愚笨!

从遥远的沦陷区的每一个角落,那些不安于黑夜的同学纷纷向往于这一片暗中之光! 披裂满地的荆棘,归来!归来!

联中已成为上海最著名的一所中学了!

因为人数的激增,校舍迁到垦业大楼的六楼,那所宽敞的大楼顶上,在那里还有一个最优美的临时屋顶运动场呢!

这时俞师沧泉自滇中归来,担任宿舍部主任,创办宿舍,租用申报馆四、五两楼,楼下机声轧轧,楼上书声琅琅,真所谓“门当户对”。我校杨老先生缉成亦抱「老少年」的精神,共同起居,亲如家人。

学校更鉴于战祸连天,学生中多有经济十分闲窘的,于是推行自助免费制,组织清寒字生自助减费委员会,最多的时候受助的同学达95人,更有一部分同学在顾校长亲自领导与扶植下,组织一个垦业团。当时学校时下层工作完全是他们做的,名副其实达到工读的目的,寄宿生方面常由学校向红十字会育求美麦,一方面减轻负担,一方面增加营养,确是“一石两鸟”,教职员方面,多为举家促居上海,在米价日昂的日子里,生活常感威胁,所以学校方面屡屡遥从西贡定购洋米来分配教职员购买。在米珠薪桂的上海,师生能安心教学实不能不感激学校当局的“物质”与“精神”并重的贤明的措置。

岁月不居,学校继续在长大,像一枝巍然屹立的橡树,虽然身上披满了创痕,但阻止不了她生长的潜力,这许多创痕也不正是她光荣奋斗的战绩么?

继续参加的学校有南京的中华,文汇两女中,南通的崇英女中,苏州的萃英中学,振声中学,定海的舟山中学,吴兴的民德女中,并且添设了幼稚师范科、家政科,成为一所相当规模的中学了。

宗教活动方面,空气是相当浓厚,因为一切的事工都是人神同工的,有圣经研究,每星期三按各班施教,由主日崇拜借山东路圣保罗堂,参加人数均在百人以上,有基督徒团契拥有契友200余人,有青年布道团团员30余,努力的传播圣道,每学期更举行布道大会,敦请沪上名牧主领,同学即多因此悔改而信仰圣道的。按时节的有圣诞节、复活节的庆祝无不如毒如火,热烈万分。

学校里的文风亦是特盛,出版物、研究会风起云涌,除了学校有校刊按期出刊外,同学间出有铅印刊物二种,油印四种,壁报八种,读书会也自动成立,不少班级都自组小图书馆以补学校图书馆的不足。

学生是四方汇集来的菁英,爱国的热情和活动的能力都是可足记述的,差不多每一学期都有一次竞献,热烈地响应,慷慨地掏腰包,以尽国民的天职,经常各级举行同乐会游园会以联络感情,课余又有口琴队,足球队,乒乓队,篮球队等以陶冶性情,锻炼体魄。

学校是流浪孩子的家,秀州精神不断地在更新在发挥,敌人是无可奈何的!

一块战时的里程碑

廿八年一月三日晚上六时,八仙桥青年会的客厅里,嘉宾满坐,笑声盈耳,那浓软的乡音里,是提到秀州!秀州!大家缅怀那过去可依恋的母校的生活,欣幸着母校不屈不饶的光荣奋斗,母校始终是屹立在大时代的前端,这样可没有文字来做纪念吗?就有不少校友在如此想了。

是年的秋天在华东联中又举行了一次校友会,出席的有67人除唱歌祈祷致辞报告摄影书诸节目外,并决议复刊「秀州钟」作为四十寿诞的礼物。

第17期的秀州钟是有其重大的意义的。她是母校在抗战中一块光荣的里程碑,那一期的序上有这样的话:「姚师亮臣,金岁当致花甲之庆,窦师维思,今岁适值来校三十周纪念之年,而现在之顾校长自民十九长校以来,亦正十年,此三师者皆有功于母校者也,故今此刊之刊行。虽日寿学校、亦正所以寿姚窦顾三师」。那是一本中式装订,一百页的集子封面是姚师亮臣的题字,现在看来是弥足珍贵的。

别离了孤岛

半载,一年,像一支飞快的箭!

但是仇雠的枪刺,还正在屠杀我们无辜的同胞,在敌后的孤岛弥漫着浓烈血腥味!狂暴的烽烟一再卷起了。

听! 惨寂的黑夜里,那黄浦江畔的轰轰巨炮声,迸裂着炮花!

有一天孤岛陆沉了,换得千万人心头的惯恨,少数无耻者的沉溺落水,而我们秀中和联中的师生在炮火的海里用正义和真理作一叶扁舟,驶上更艰苦更光荣的旅途,我们高唱着:

向陆沉的孤岛告别;

我们今天走向祖国新生的地方去!

当我们再回来的时候,

我们挟真理与胜利同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