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月,国民党组织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为突破封锁,解决给养,红军第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及军部特务营、独立营3600余人,在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的率领下,从井冈山突围向闽南进发。
红军下山遇险
他们处境十分艰难,一直被国民党李文彬旅和刘士毅旅围追堵截,屡陷险境。在江西大余县,红四军再次遭到刘士毅部偷袭,损失惨重。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在战斗中受伤被俘,后在赣州被敌人杀害。
在瑞金武阳境内,红四军在瑞金人谢仁鹏的带领下,穿山道,走捷径,把国民党追兵远远地甩在后面,与他们拉开了近半天的路程,为红四军后来在大柏地的伏击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贺子珍冒险搜敌情
当红四军行至沙洲坝时,毛泽东准备派人潜入瑞金城内侦察敌情并收集报纸,了解敌人动向。贺子珍自告奋勇要求加入侦察小分队。因为担心她的安全,朱德不同意。毛泽东了解妻子的勇敢和决心,最终同意了她的请求。
小分队在特务连连长张宗逊的带领下突入瑞金县城,红二十八团则绕过县城继续北进,在离瑞金不到10公里的黄柏待命;独立营和特务营也在县城附近,准备随时策应小分队。
当时瑞金县城并没有国民党主力部队,只有由土匪改编的一个混成第二旅。这些人贪生怕死,听说有红军主力向县城开来,而且是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朱毛红军,纷纷惊慌失措,收拾细软躲到城外去了。
贺子珍一行人未费一枪一弹就进入瑞金县城,他们在邮局找到报纸准备撤离时,遇到突然折返回来的敌军。张宗逊掩护贺子珍边打边退。而此时,红军军部正在五里路外的松林里休息,听到枪响,陈毅带30多人迅速下山策应,张宗逊也带领小分队反身掩杀,将追兵一举击溃。
从贺子珍带回来的报纸上,毛泽东和朱德得知一路围追不放的,原来是国民党刘士毅第十五旅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约2000余人。
罗荣桓第三营请战
2月9日这一天是农历年三十,红军进入瑞金境内的大柏地,准备向宁都开拔。尾随红军的国民党追兵也到了瑞金境内,离红军不到3小时路程,情势十分危急。
负责前卫开路的红三十一团战士纷纷向第三营党代表罗荣桓请愿说:“这都年三十了还被撵着跑,打一仗吧!不灭掉他们的气焰,我们别想安生!”
罗荣桓与营长陈正春商量后,向军部汇报了战士们请战的愿望。听到汇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顺应军心,打赢此仗,振我军威。
当然,在做这个决定前,朱毛两位领导人已经做了详细调查——大柏地离瑞金城北有30公里,由南向北有一条6公里左右的峡谷,红军可以把敌人包围在峡谷内,打一场极占优势的伏击战。
王家祠堂内定妙计
在大柏地的王家祠堂,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红四军营以上干部的作战会议,毛泽东说:“从井冈山下来至今,我们一直被敌人追着打,搞得我们年都过不好。现在敌人步步紧逼,要把我们置于死地,我们答应吗?”干部们群情鼎沸,齐声高喊:“不愿意!”
接着,朱德向大家讲解了作战思路,参谋长朱云卿又详细进行了战斗部署。
10日下午2点,国民党追兵刘士毅的先头部队在黄柏与大柏地之间的龙角山与红军遭遇。营长肖克故意把战士们的行李放到路边,摆出败退的假象引敌人上钩。但敌人似乎已经识破我军计谋,追了没多远就停下来不再追,退回瑞金城内。
侦察员将情况向毛泽东、朱德作了汇报,朱德分析道:“敌人怕中计,不敢和我们打山地战、夜战,那明天白天还会再出动主力追过来。”毛泽东说:“让肖克继续在龙角山设伏,派侦察员潜入城中侦察敌情,一有情况马上回报。除留少部分主力在制高点外,其他人都去休息,等待明天的大仗。”
红军激战显神威
第二天凌晨,敌人果然像朱德预料的那样全线出动。上午9时左右,敌人全部进入红军包围圈,二十八团三营从右翼、三十一团三营从左翼分别对敌人进行攻击。眼看着敌人要进入大柏地时,二十八团二营也包抄过来,从正面与敌人展开了战斗。
战斗中,二十八团三营打掉了敌军指挥所,断了他们的后路。见时机已到, 朱德一声令下,红军向山下的敌人发起了猛烈进攻。但因为红军缺少重武器,弹药匮乏,火力很薄弱,无法对敌人造成致命打击,而敌人又不敢攻上来,战局陷入僵持局面。
生死攸关之际,朱德跳出掩体,指挥作为总预备队的独立营和军部直属部队向山下冲去。平时几乎不摸枪的毛泽东也振臂高呼:“所有还能动的战士,都跟我一起上!”他拿起一把枪,带着警卫排冲向了敌军阵地。冲锋中,警卫排长受伤了,身边的战士也时有受伤、倒下,毛泽东仍奋不顾身地边冲边打。因为他知道,这场仗关系着红四军的生死存亡,红军只能赢不能输。
两位领袖无畏的牺牲精神鼓舞着将士们,红军以泰山压顶的气势扑向敌人,敌人纷纷溃逃。战斗于正午时分结束,红军缴获枪支800余支和大批弹药;敌人除被俘的800余人外,其余全部被歼。
毛主席戎马一生,他虽然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却几乎没摸过枪,大柏地一战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持枪上阵。他后来说,“等到我毛泽东都要拿起枪的时候,红军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
事实正是如此,大柏地激战前,红军处境异常艰难:远离根据地,缺衣少粮,弹药匮乏,在敌人的连番围追堵截下减员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朱、毛红军置之死地而后生,打了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斗。
战斗结束了,牺牲的红军战士也长眠在了这片土地上。因时间紧迫,红军打扫完战场,请附近的乡亲帮助安葬战士遗体。老百姓看到牺牲的战士破衣烂衫,有的连鞋子都没有,不禁泪下,有人跑回家拿来衣物和草鞋帮战士穿上。因为条件简陋,战士们连个墓碑都没有,只能在墓前放上些青砖,刻个五角星,以便日后辨认。
故地重游写下不朽诗篇
大柏地一战,是红军撤离井冈山后的第一个大胜仗,打击了敌人,摆脱了一直被追着打的困境,扩大了政治影响,也赢得了民心,为之后创立赣南、闽西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毅在当年9月份写给中央的报告中对此役作了高度评价,他说:
“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际,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1933年夏,毛主席再一次来到大柏地。一天午后,雨过天晴,只见彩虹高悬天际,群山苍翠欲滴。他摸着村屋墙壁上的累累弹孔,想起当年红军在此鏖战的场景,不禁感慨万千,遂成《菩萨蛮·大柏地》一词: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