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农村结构和管理体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集约土地发展经济,部分地区开始推行“合村并居”政策。

“合村并居”涉及到农村地区生活空间布局、生产结构、管理体制调整、利益分配等问题,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既复杂又敏感。

实施过程中,必须顺应自然资源禀赋、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等条件,提高农民民主参与度,“合村并居”必须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的选择。

近日,三农"问题专家,管理学博士温铁军教授,在社交平台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温铁军说,个别省份地方严重的债务危机是推行“合村并居”的主导因素,这种情形下进行“拆村并居”,必定不得人心。

同时痛斥地方干部缺乏责任感,应该发动群众,同甘共苦,共同面对危机,绝不能强制“农民上楼”!

温铁军认为,为了均衡房地产经济泡沫,大量银行资金投资在房地产方面,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与房地产经济泡沫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债务、金融、房地产经济泡沫成为了“难兄难弟”。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房地产投资越猛烈,导致在房地产经济在各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当地投资、地方政府债务中占据很高的比重。因此,一些地方利用农村地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来解决困局。

而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跨区进行“地票交易”,“地票”是指农村宅基地、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以及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地区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后通过相关土地部门严格验收后而产生的指标。

购得的地票可以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相同数量的城镇建设用地。

因此,“拆村并居”的做法是为了拿到土地指标。例如,某沿海发达省份将农村宅基地拆除变成基本农田,多出的土地指标成为国家批准之外的农村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价格高达100万元。

那么,拆除农民宅基地,每亩土地可以置换100万元,对于资金紧张的地方政府而言,是不是极具吸引力?

“合村并居”背后的深层意义值得我们去分析,如果中央不帮助地方政府化解债务危机、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经济所造成的严重局面,就无法阻止地方政府进行“拆村并居”,毕竟地方政府需要用土地的收益进行平衡债务压力以及财政赤字。

现在,主张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提高城镇化率,却很少有人讨论这些危机。

正如房地产业主张房子是硬性需求,房价上涨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些言论代表的是需求房地产利益的群体,老百姓没有必要跟风!

中央号召各级政府必须过紧日子,但是哪个高度官僚化的部门愿意过紧日子?现行的干部体制,如果部门高管不能增加所在部门的利益,很难获取认可和投票,从而通过组织考核,继续连任。

官方机构如果没有所谓的“大型建设项目”如何产生收益?没有新的收益增长点,没有新的利润来源,如何均衡房地产经济泡沫?

因此,看事情不能只看表象,必须考虑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严重后果。而目前的深化改革政策并不涉及部门收益领域,拆除农民宅基地将会成为体制痼疾,积重难返。

当初强行把一家人都集中在一个户口,如今,大部分农村家庭早已经分家,另立户口,并非“一户一宅”,却说分户的房子不合理。

农民常年在外打工,就被当作闲置房屋处理。目前,国内农民工总数接近3亿人,如果有一半进行返乡,房屋被拆除后住在哪里?

做人做事一定要具备责任感,拥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自觉意识。

想要解除危机,不能只靠老百姓过紧日子,各个部门也必须减少豪华消费,做到上下一心,成为民众认可的好干部。

对于“拆村并居”,很多人的担忧并不多余。必须深入了解问题的背景,同时考虑到这个背景可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才能对这些问题有所制止。

小编认为,温铁军教授的看法并不极端,并且实事求是。温铁军教授也多次声称自己不做任何意识形态以及道德方面的评判。

对于温教授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