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左宗棠在23岁时写下的一副对联,其磅礴之势,忧心之重,注定了左宗棠不是一个普通的人。40多年后,左公抬头西顾,抗棺上阵,完成了收复新疆的壮举,为近代中国守住了160多万的国土,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而作出了最大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外部势力想分裂中国的意图一直没有停止过,同治三年,受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运动陕甘回变的影响,新疆被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略并建立“洪福汗国”盘踞新疆,而沙俄则趁机占领伊犁,新疆已经被瓜分完毕,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如果不加以控制,近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会变做他国。
新疆的消息传到北京,清朝政府已经意识到危机所在,命左宗棠派兵围剿。此时的左宗棠正在陕西平定回乱,在分析了新疆局势后,制定了先安定新疆回民在收复伊犁的作战方针,但是就在此时,日本侵略台湾,清朝内部发生了海防和塞防之争。李鸿章等洋务派主张海防,放弃塞防,把大部分资金都用在海防上。而左宗棠主张两种同时进行,并且不收复新疆,陕西甘肃方面的军队就会被长期牵制,不仅达不到裁减海防军饷,还会引起西部叛军进一步前进。随后,清朝同意了左宗棠主张,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择机出塞平叛新疆。
在充分分析了新疆局势和国内环境后,左宗棠提出要“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又称“缓进速决”)。先安定北疆(但不急取伊犁),再进军南疆。先把北部的阿古伯势力打掉在南下控制乌鲁木齐,最后一步收复伊犁。缓进急战,缓进就是积极练军,用一年时间把西征的部队整理完毕,并且考虑好粮食弹药物资等必需品。急战的意义在于国库空虚,西北交通不便,大军一旦开拔,必须速战速决。在此大的战略背景下,左宗棠准备好了自己的棺材,在肃州祭旗,正式出兵。
一八七六年八月十一日,清军出奇制胜,首战袭占战略要地黄田。十七日,清军克复古牧地,歼敌五、六千人。乘胜猛进,并于次日收复乌鲁木齐。继续围困纳斯南城,直到十一月十一日,占领了纳斯南城,结束了北路之役。
北路告捷后,阿古柏十分恐慌,拚凑了二万七千名军队,想凭借天山之险负隅顽抗。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是南疆的门户,对战局影响甚大。左宗棠告布置三路进军计划,从多面利用钳形攻势扼制住阿古伯部队,光绪三年3月,三路军同时出军,随后跟左宗棠预想的一样,三军合击,收复吐鲁番;阿古柏一看通往南路的门户打开,自知大势已去,服毒自杀。阿古柏的长子伯克胡里为争权杀死其弟,自此阿古伯政权大势已去。
同治十年),沙俄乘阿古柏侵占新疆之机,派兵侵占了伊犁,宣布“伊犁永远归俄国管辖”,直接吞并伊犁。左宗棠在平定阿古伯叛军之后,知道沙俄土匪不会这么轻易的放弃伊犁,于是认真备战并多次上书朝廷讨论在新疆设省以及收回伊犁,引渡胡里、白彦虎等事宜。清廷派出崇厚赴沙俄谈判,但是沙俄要求苛刻,并且谈判过程中,一直武力骚扰中国边疆。在沙俄的威逼下,崇厚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左宗棠闻讯,极力上书朝廷说其利害。清廷被说服,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左宗棠也在这时,兵分三路剑指伊犁。沙俄闻讯,火速增兵坚守伊犁,并派出舰队游弋在海上,中国沿海地区天津、奉天、山东先后警报,都处于戒备状态。清廷在此情形下,召回左宗棠,左宗棠交棒刘锦棠,踏上回京之旅。当时正值俄土战争结束后不久,沙俄相对虚弱,加之其他的种种考虑 ,不欲开战,闻知左宗棠入京,反而担心中俄全面决裂,在谈判桌上终于让步,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虽然收回了伊犁等地,但增加了赔款,割去了伊犁以西之地。自此左宗棠的西征之路结束,收复了接近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新疆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左宗棠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而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他在19世纪70年代力排众议,克服种种困难,率师一举收复新疆地区。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及新疆重归版图后,左宗棠力图“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设立新疆行省、修筑道路等等举措使新疆成为了祖国不可分割一部分,而他平叛成功也大大地延续了清朝的政权寿命,保卫了祖国的西北边防,使得清朝可以从西北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经济用于海防上,他的“海防与塞防并重”政策,给清朝军事部署国防政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