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讲究男尊女卑,女性一直被视作男性可支配的财产,因此,在中国古代,仅仅产生过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其实早在武后成为皇帝的近一百年前,中国的东方就已经有一位女性成了国家元首,她就是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名叫额田部,是日本第29代天皇钦明天皇的女儿。17岁时,她嫁给了同父异母的哥哥敏达天皇,没过多久,敏达天皇的皇后就死掉了,额田部得以幸运地继任皇后。
几年后,敏达天皇去世,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用明天皇即位。过了两年,用明天皇驾崩,朝廷内部关于皇位的继承人选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大臣苏我马子最后在立储战争中获胜,把自己的女婿崇峻天皇推上了皇位。
但是崇峻天皇并不感激苏我马子的拥立之功,他试图约束大臣的权力,这让苏我马子十分恼火,派人杀掉了崇峻。
关于皇位的继承人,额田部希望儿子竹田皇子上位,苏我马子认为竹田皇子还小,即位之后便于控制,就在朝中支持额田部。但是朝中还有一派势力,他们支持拥立额田部丈夫的长子。为了平衡两方势力,苏我马子提议,由额田部继承皇位,待政局稳定之后,再传位给儿子竹田皇子。
公元592年12月8日,额田部正式成为日本天皇,号推古。可惜竹田皇子没有皇帝命,没多久就早夭了。额田部就立厩户皇子为皇太子,也就是在日本赫赫有名的圣德太子。
推古天皇即位时已经38岁,长期处在权力中心的她,拥有很强的政治头脑。她命圣德太子摄政,以制衡权势滔天的苏我马子,自己则在双方之间周旋,控制着皇族的权力。
圣德太子在姑姑的支持下,改革了国家政策,如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将官员的才能划成十二个等级,分别以德、仁、礼、信、义、智分大小来命名,并用不同颜色的官帽来区分。
这种用能力来选拔官员的制度,打破了贵族阶级对官位的垄断,使一些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个人努力进入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阶级对皇权的侵蚀。
推古天皇时期还出现了一部《十七条宪法》,这部略显简单的法典为日本之后的立法提供了参考。它在道德层面对官僚和贵族阶级进行了要求,从而净化了当时的官场风气。
在外交上,推古天皇派小野妹子作为遣隋使,到当时的隋朝考察学习。随后又派遣了留学生和僧侣到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这些人回国以后,对日本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628年,75岁的推古天皇驾崩,她被誉为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女皇,深受后世的敬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