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26日,主席第一次到济南视察工作。当时军区司令许世友将军,来到主席下榻的山东省府交际处(今济南宾馆),刚见到主席,没想到主席第一句话就是“祖炎同志的墓在什么地方?”

许将军愣了一下说:“祖炎同志葬在四里山(英雄山)上”,主席听说后:“我想去他的墓地看望一下,没想到1938年一别竟是永别。这次从北京出发时,我就打算到了济南就去看一看祖炎同志的墓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在黄祖炎墓前向毛泽东汇报黄祖炎

许世友在黄祖炎墓前向毛泽东汇报黄祖炎遇刺经过

1908年,黄祖炎生于江西南康一个贫苦的陶业工人家庭。父亲吃尽不识字的苦,而黄祖炎自由聪慧,又肯爱学习,全家人紧衣缩食供他读完小学。虽然家里无力让他继续深造,但黄祖炎一直没有放弃学习,而且懂事的他也跟随父亲当陶工赚钱,以减轻家里的生活重担。

1926年在大革命的浪潮中,黄祖炎加入江西陶业工会南康分会,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

黄祖炎毕竟读过几年书,不但能够理解工会宣传的革命思想,还可以结合当地民情给大家讲解,很快成为工会的骨干,而在一年后,黄祖炎还光荣入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沉溺在成为党员喜悦中的时候,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势力四处破坏党组织、抓捕党员以及工农会干部。白色恐怖渐渐笼罩着他的家乡,目睹身边许多同志被捕遇害,黄祖炎没有胆怯,依然坚持革命斗争。

不幸的是,家人因他而受到牵连,父亲被抓走最后死于狱中,母亲在群众掩护下逃脱抓捕,但却在流亡中冻饿而死。好在三个弟弟都跟随他参加了革命队伍,没有遭遇不测,不过在后来的苏区反“围剿''斗争中,他的二弟黄祖炳和三弟黄祖渲都牺牲了。

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黄祖炎一共失去了四个亲人。

在黄祖炎决定参加革命的那一刻,已经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亲人虽然一位位逝去,但没有击垮他坚持革命的决心,反而成为激励他坚持革命的动力,经过数年的发展,1933年黄祖炎调到苏维埃中央政府,担任秘书长,同时还兼任主席的秘书。

此时的主席正处于人生低谷期,当时主席受到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打击,被剥夺了军事领导权,还被免去中央政府主席的职务,只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这一虚职。

虽然如此,黄祖炎一直陪伴在主席身边,尽自己的努力去协助他的工作。长征前夕,主席去江西于都调研,因过度劳累加上身体虚弱,竟患上严重的疟疾。看着高烧不退的主席,黄祖炎心急如焚,连夜跑了几十里路,将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樟请来,才让主席退了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十余天的调养,主席病情恢复很快,这时上级将黄祖炎调到地方工作部,协调长征前的准备,就这样黄祖炎调离主席的身边。两人虽然一起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

黄祖炎的身体状态一直不是很好,虽然跟随大部队走完了长征,但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加上万里跋涉的劳累,令他患上严重的肺病,虽然到了陕北经过治疗病情好转,但却成了病根,以后经常发作。

红军经过长征的考验和历练,验证了主席正确的领导方针,确定主席的领导地位。来到陕北后的主席,又将黄祖炎从总政治部调到身边工作,同时还兼任中央机关党总支副书记。

黄祖炎在主席身边又待了两年多,直到1938年为了协调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新四军的事宜,主席让黄祖炎去协助项英的工作,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新中国首位遇刺的高级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处理好这些问题,黄祖炎都是亲力亲为,经常工作到深夜。在他努力下,军区的报社很快有了起色,但黄祖炎却累病了,不过他住院时仍心系工作,发着高烧还批改文件,直到晕厥过去。

可惜这样一位任劳任怨的好领导,却最终遭遇敌人的毒手。1951年3月13日下午六时三十分,军区文化部为传达文化工作计划,借济南市政府礼堂,召开文化工作座谈会。

当时黄祖炎受邀参加,而敌特分子王聚民也混进礼堂,当时他的目标是军区司令许世友,但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会后的演出都快结束后时,许司令还没有到场。

不再等待的王聚民掏出手枪指向座位最显眼的黄祖炎,一声枪响后,黄祖炎倒在血泊中,随后王聚民又向其他几位领导射击,所幸没击中目标,最后他向自己的头部开了一枪。

凶手虽自尽,但黄祖炎也因伤势过重于当晚去世,时年43岁。当时还在南京军事学院进修的黄祖煌,从电报中得知大哥的噩耗后,大哭起来,因为他所有的亲人都已经离他而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祖炎牺牲时,他的三个孩子还很小,年龄最大的黄新也只有7岁。在组织关怀和母亲抚养下,黄新长大成人后参军入伍,后来成为空军副政委,被授予中将衔。他的妻子杨华荣是开国上将杨得志的女儿,是一位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