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关于“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的临时报告显示:2020年1-10月,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2摄氏度。2020年极有可能成为1850年开始现代气温记录以来最热3个年份之一

海浪。图|pixabay.com

观测到的最显著变暖出现在亚洲北部,特别是西伯利亚北极地带,6月20日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气温高达38摄氏度,这是北极圈以北迄今已知的最高气温

报告称,2020年海洋热量处于创纪录水平,全球80%以上海洋均经历过海洋热浪,这使得因吸收二氧化碳而酸化的海洋水域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近几十年来有明显信号表明,海洋对热量的吸收加快。由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气候系统积聚的多余能量有90%以上进入海洋,海洋热浪会影响近表层海洋,对海洋生物和相关群落产生一系列影响

海洋热浪是指海水异常温暖的特殊时期。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海洋温度上升,海洋热浪发生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变长,这会让海洋系统发生剧烈变化,因为海洋“居民”发现周围海水的温度比它们习惯的要高。此前这方面的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这类事件对珊瑚等物种的影响,也有少数研究发现海洋热浪对可移动生物的影响。

正常珊瑚(左)和白化珊瑚(右)图|wikipedia.org

《自然·通讯》期刊曾发表一篇题为“通过高分辨率海洋环流模式洞悉海洋热浪的变化”的研究论文指出,在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全球最强洋流,其流区将在未来几十年经历比全球平均水平更强烈的海洋热浪。

海洋热浪变化 图|Nature Communications

卫星观测和海面温度(SST)的实测表明,过去20年来,全球海洋中海洋热浪(MHW)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都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平均海温的增加,但也与SST的变化有关。海洋热浪的加剧是海洋生物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因为它将海洋生物对温度的耐受推向极限。

《科学》网站就曾报道了一项关于海洋底栖生物的研究,研究发现:在大西洋西北部,许多海洋底栖生物产卵时间提前,洋流把这些生物幼虫带向温暖的水域当中,但是很明显,温暖的水域并不适合这些生物生存。

海洋底栖生物。图|pixabay.com

而除了底栖生物外,席卷全球海洋的海洋热浪可以将海龟、鲸鱼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移位数十到数千公里,极大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下面一起来关注下未来的海洋预报信息。

12月11-13日

台湾海峡有4-5级、阵风6级的东北风,出现1.2-2.2米的轻到中浪;

福建中南部沿海有3-4级、阵风5级的东北风,出现0.7-1.2米的轻浪;

厦门沿海有3-4级、阵风5级的东北风,出现0.5-1.0米的轻浪;

12月14-16日

台湾海峡有7-8级、阵风9级的东北风,出现3.0-5.0米的大到巨浪;

福建中南部沿海有6-7级、阵风8级的东北风,出现2.0-3.0米的中到大浪;

厦门沿海有6-7级、阵风8级的东北风,出现1.5-2.5米的中到大浪;

12月17日

台湾海峡有5-6级、阵风7级的东北风,出现2.0-3.0米的中到大浪;

福建中南部沿海有4-5级、阵风6级的东北风,出现1.0-1.8米的轻到中浪;

厦门沿海有4-5级、阵风6级的东北风,出现0.8-1.5米的轻到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