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夕书影

图|均来自网络

都是原创文章,欢迎朋友们关注,点赞。

今天偶然看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新闻,江苏阜宁一位高三陪读妈妈在家中被害。而她上高三的儿子成了最大嫌疑人。

本着不造谣不传谣的信念,我等到了警方通告。通告上写着,17岁的王某因为不服从母亲管教,与母亲发生肢体冲突,在这个过程中致母亲死亡。

目前杨某已经被缉拿归案,具体原因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这起事件让家长们瑟瑟发抖,尤其正在陪读的高三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月,南京刚发生了类似案件,一名高三学生因为不堪母亲辱骂而杀了她

据报道,南京这位学生的妈妈本身情绪有很大的问题,她和她老公两人都是从农村考到大城市来的,她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

据同学的妈妈反,那孩子真的很棒,自控能力也很好,也可以自主学习,完全可以不用操心,可他妈妈还是不满意,对孩子极其严格。她们其他家长觉得这样迟早会出事,没想到出这么大的事。

明明是家长的问题,可是有很多人把责任推到网络游戏上,推到孩子的身上,学校身上。为什么不学会反省自己呢。

人在一生中要学会接受三个平凡,父母的平凡,自己的平凡和孩子的平凡。

虽然南京的这位妈妈和自己的老公通过考试改变了人生,但是不代表她就可以逼孩子,更不可以经常辱骂孩子。家长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施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刘瑜教授发表了一个演讲,她说自己的孩子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名普通人。

下面评论一堆,很多人说,她们一家都是精英,都是清北的教授,她的孩子想普通也不可能呀!也有人说,我穷极一生也不可能达到她所说的普通,明显就是毒鸡汤。

其实我觉得刘瑜教授说到的普通人也就是不逼着孩子比自己更强,接受她成为她自己。如果大家能做到这点,亲子关系应该能和谐很多。

实际现状是,很多人自己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是却始终梦想着有朝一日孩子能一飞冲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玫瑾教授对于刘瑜教授的演讲很赞同。她也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我觉得说的真的挺好。

她的大意是,如果一个人想要“不普通”,就要比别人更努力,更拼。最终比众人过得更好,比如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等等。

但是这是成功的例子,万一不成功可能会抑郁会自杀。一个家就会散了,我们期待的美好生活是家和万事兴,如果人都没有了,那家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我们引导孩子做普通人,并不是就不努力了,而是不要去跟别人比,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跟自己比较。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是牺牲自己的健康、亲情来换取金钱和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妈妈有两个同事的儿子们同一年高考。一个是家长从来不管学习,只管后勤,高中自己住校,一周回来一次。另一个孩子,家长始终跟着陪读,上初中找关系上名校,高中考上重点高中,家长很开心,然后继续陪读。

高考结束后,独立自主的那位发挥非常好,一本妥妥的,家长陪读的那位,差点二本都上不了。本来他们单位有个传统,孩子考上大学的同事都会请吃下午茶。可这次两个人都没请。

孩子考得好的那位阿姨跟我妈关系好些,她说不好意思,内心很想跟大家分享喜悦,但是怕另外一个阿姨不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写在最后

陪读,本来是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担心宿舍学习氛围不好,担心学校食堂伙食差。但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陪读,是不是也像紧箍咒呢?

孩子们白天在学校学习,压力已经很大,回到出租房,想到自己的父母为自己付出那么多,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压力呢?

两种压力已经够大的,还要面临父母的唠叨或者辱骂,这日子谁能受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也有家长总是怪网络游戏,其实游戏就像抽烟,你可以不抽呀?难道存在就是拥有么?这个世界坏的东西很多,我们当家长的就是要教孩子去分辨好坏,而不是光忙着谴责。

说到底还是家庭教育问题,父母的引导问题。大环境大家真的无力改变,只能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

作为孩子的引路人,首先大家应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然后才能影响孩子。注意,是影响,不是说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我们教育孩子首先考虑到“家”,一个完整的“家”,一个温馨的“家”。家和万事兴,夫妻关系和睦,亲子关系和谐,只有这样,一个家才能兴旺发达。大家说对不对呢?

家长们,换位思考一下吧,曾经的你在青春期是什么样子的,你渴望你的父母如何对待你?多换位思考,也许就能理解孩子多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