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即将到来,一些机构开始布局2021年小升初优选。主要就是替石家庄、衡水以及本地的一些知名初中选拔尖子,考试是个工具,有的规模很大。

这两天河北卫视曝光了邢台某机构在商场地下车库组织的优选考试,有的家长痛恨举报者,很多人怀疑是同行,其实也不排除家长举报,而且不一定就是被淘汰的家长,被优选进去的家长也有可能举报,有个理论叫“挤公交”理论,就是挤进公交车的乘客一般都不希望后来者再挤进去,自己挤上去就希望赶紧开车。

石家庄这边也有不少机构在暗中组织优选,公办、民办都有,有的机构不是优选,而是掮客,孩子优选上了还跟家长要几万介绍费,家长问我可靠吗?不好说,我没见过这位机构校长咱们这个社会不排除有能量大的人,况且小升初政策,民办学校本身就“预留”有直升的特殊通道,有的即使摇号进不去,后期可以办转学。

目前的优选活动到底靠谱吗?

康康觉得的细分来看。民办初中,政策是摇号(人多)或直接(人少)录取,这个谁也改变不了,学校没有招生权,更别说机构

尤其那些跨市域异地择校的家长一定要考虑风险:一是流入地的政策,石家庄要求居住证,衡水要求要么务工或经商证明+2年以上社保,要么户籍,这是硬门槛,别被机构忽悠的到时候进退两难,继续办要花钱,不花钱,已经没得选择余地;二是生源地政策,不符合政策要求不让调学籍。

衡水前两天法院判了一个能(骗)人(子),坑了一个家长几十万。衡水几个县这几年民办学校负责招生的领导,收了家长钱办不成事儿,被家长举报的不少。而且衡水那边这几年几乎年年招生都出事儿,还都出在民办学校招生,值得警惕。

石家庄这边民办学校,提前操作的空间就是直升,有小学部的能多办几个直升,投资方、业主和教职工直升名额都很有限,根本达不到要机构来成规模优选、成规模录取的程度。

学校提前热身,目的:一是刷存在感,尤其新建学校不提前吆喝,家长根本不知道,到时候连生源数量都发愁,直接威胁学校生存;二是预报名,掌握一些生源信息,防止到时候“冷场”好一个一个打电话定向营销;三是至多承诺特别优秀的孩子摇号录取后进优质班,成规模承诺录取,可能性不大。

但是公办学校有很大弹性,部分公办初中提前优选确定重点班(优质班)生源,一是能留住片内优质生源,二是可以到别人“势力范围”掐尖,至于片外生源违规,这个看校长的“能耐”,尤其学校在本区的地位。所以一些机构组织公办初中的优选,有一定合理性,不一定都是骗人的。以后基础教育还是回归公办教育,公办的主体地位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一方面这几年实践情况来看,民办学校确实有发展,中高考成绩“斐然”,但掐尖招生和过度透支孩子不容忽视,有的民办学校就是单纯学习、刷题,根本谈不上搞素质教育。

目前看踩民办刹车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民办大学收归国有。另外近期连续出台打击行业垄断政策,对民办教育集团是个警钟。民办教育只是公办教育的补充,不要惦记打败公办教育,吃公办教育的饭,那纯粹是脑子发热。

石家庄的一些公办教育集团已经意识到公办教育的新机遇,摇号政策后,已经调整思路,回归正业,抓公办教育,典型的就是23中、28中,只有搞好公办教育,才能获得ZF资源。

2020年小升初,虽然因为疫情困难,但公办28中本部、23中本部华英班和荣盛校区重点班、41中重点班、17中南校区和新校区等都有提前点招。

所以家长问我到底这些优选活动是否靠谱儿,跨市域异地择校最好看自己是否符合基本政策,不要看考试结果,没人能摆平政策;本地公办初中可能性很大,民办初中最好考虑能否拿到直升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