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本是明末郑成功麾下的反清将领,但因为内部矛盾,相互间反目成仇。继而,施琅向大清投诚。

1662年,他上书康熙,建议进攻台湾,将其纳入清朝版图。获得了支持,但就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时,却受到了以权臣鳌拜为首的顽固派阻挠。并对他施以打压。

施琅过了十几年郁郁不得志的生活。

《施琅大将军》就是以康熙皇帝平定台湾的史实为背景,主要讲述施琅运筹帷幄,完成国家统一的英雄事迹。

其实,在历史上,施琅并不是一个高大伟岸的人。

首先,他随郑芝龙本有降清之举,后来反叛。追随郑成功后,擅自诛杀上司亲信,而受到猜忌。被逼无奈,再次降清。所以,人们说他反复无常。

他作战确实有一定的能力,不管是身为明将,还是清将,都是功勋卓著。但就因为平定台湾这件事上,历来受人诟病。

清朝入关后,推行民族压迫政策,让所有的汉人剃发易服,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摧残。而台湾在郑成功的不懈努力下,成为了我们几千年文化传承的唯一存息地。

但施琅的进攻,让这一丝文化血脉都化为了泡影。

可《施琅大将军》这部电视剧,一味体现施琅攻占台湾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并且把他塑造成了光彩熠熠的大英雄。

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看待历史。当时,清朝与中原各民族之间,确实存在入侵与反入侵的性质。有血性的人,不应该甘心沦为侵略者的爪牙。

电视剧一味标榜施琅,又把困守扬州、以身殉国的史可法置于何地?难道他真的成了顽固不化,阻碍国家统一的绊脚石?

当别人手里的枪,攻打自己手足弟兄的人,作战再英勇,功绩再卓大,也担不起英雄的称号。

也有人拿国家版图的完整性去肯定施琅的作为。认为他有功于中国的统一。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假如日本侵略中国之时,也有几个像施琅这样的人,可以力挽狂澜,将中国平定,你愿意吗?那样,国家也统一了,而且还把日本纳入了版图,至于谁统治谁,就无关紧要了?

国家统一虽然是大势所趋,人人所期待,但我们也不能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达到这一理想。

其实,在当时来说,人们对国家统一的概念并没有那么明朗。康熙攻打台湾的目的,无非是消除后患。结束战争后,康熙对台湾弃之如遗,让施琅收兵,退回内陆。是施琅的一再坚持下,让皇帝改变了主意,决定设立台湾府,设兵驻守。

《施琅大将军》还有很多台词漏洞,惹起了人们的争议。

入关后的第二任清朝皇帝,康熙,竟然口没遮拦,说:“台湾自古就属于我大清。”

你大清才建国多少年?并且,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僻处关外?

14年前的这部《施琅大将军》电视剧,不遗余力的对施琅美化,违背了正当的历史价值观与影响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理念。所以引起了轩然大波。让舆论一片哗然。

现在文化已经融合,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争论他是否汉奸,现在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但施琅在历史上,所作所为,绝对不是一个大英雄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