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想到为0民做主的好官,人们常常就会想起这首歌词,当然,同时更会想到常伴包拯身边的另外一位形象帅呆,与包拯肝胆相照,生死与共,前前后后不计辛劳,一直协助办案的四品带刀护卫——皇帝赐号“御猫”,人称“南侠”的展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包拯,毫无疑问,历史确有其人,因其立朝刚毅,公正廉洁,断案铁面无私,敢替百姓申不平,因此,素有“包青天”,“包公”之美称。千百年来,一直为众所传唱。但提及“南侠”展昭,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并没有留下太详细的记载,只知道传说中的展昭,他是一位出身江湖的侠士,最后选择了站在包拯这边。尽管,关于展昭,史料几乎难以觅迹,但民间传说戏份却不少,尤其是通过一些影视剧的还原,大家对展昭却熟知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昭,字熊飞,为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主要人物之一,南侠展昭的形象,气宇轩昂,肝胆侠义,武艺超群,又品行端正,谦和有礼,沉稳大气,不攀附权贵,受人尊敬。展昭与包拯的相识,是在包拯赴京赶考途中,在金龙寺遇凶僧救得包拯后,因赏识包拯的为人,二人从此惺惺相惜,互为助力,他土龙岗退劫匪,天昌镇捉刺客……因此立下累累功绩,后经包拯举荐,皇帝赐封“御猫”封号,并在开封府供职,一直协助包拯断天下难断之案,惩治天下难治之恶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包拯和展昭之间,曾有这么一段传闻:

说的是,在包拯逝世后,人们发现展昭突然消失不见了,几乎没有人知道展昭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他为何离开。

其实,这一切都是来自包拯的安排,而非纯属意外。

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的一天,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疾病发作,皇上知道后立马唤来御医给诊治,经过诊断,御医认为此时的包拯已经病入膏肓,几无回天之力,而这时候,包拯64岁。

此时,已经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包拯将展昭唤来,对他嘱咐了一番言语:

“我死以后,你要立即隐退,切不可待在宫中,你追随我多年,必定得罪不少权贵,我活着的时候能保你,但我死了,就没人可保你了”。

于是,展昭心领神会,在包拯逝世以后,宋仁宗亲自前来吊唁,并追赠包拯礼部尚书,而在开封府内的一干人等,也都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这时候,展昭已没了身影,他按照包拯的建议,早已隐居山林,开始了自己后半生与世无争,不问世事的隐者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拯为何要这么替展昭安排此后的人生去向?一直留在朝廷做官不好吗?

客观来讲,如果有包拯在,靠着皇帝对包拯的信任,以及包拯的智慧,自然可保展昭免受奸人陷害,但如果包拯不在,一切就十分危险了。毕竟跟随包拯多年,一起不畏权贵,秉公执法,除暴安良,他们确实得罪了不少人,包括皇亲国戚,想因此借机报复的人太多了。

当然,包拯的担心绝非多此一举。通过包拯还在世时,朝廷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足以看出端倪。

曾经,赵祥曾利用自己兵部侍郎的身份诬陷公孙策。

那时候,公孙策为包拯驱离正处于失踪状态,其实公孙策是因被赵祥施计正隐居于一处山庄。

赵祥说公孙策盗取了兵部名录,偷偷献给契丹人。为救公孙策,包拯也一度被诬陷为通敌叛国,被判斩立决。就连一起联名为包拯喊冤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也都一并被抓进大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次,展昭之所以可以置身事外没被牵连,则是因为此时展昭去寻找公孙策。当包拯被押在刑场将要斩首之际,展昭突然赶回,奋不顾身阻挡在包拯之前,并说出了这么一番义薄云天,气节直耀日月的话:

“黄泉路上,阴曹地府,展昭替你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包拯在临终前叮嘱展昭,要展昭在自己去世后即刻离开,并隐居山林的肺腑之言并非多此一举或想多了。试想,包拯尚且在时,这些奸党都是如此的明目张胆,何况包拯不在了,对满心正义,又极度看不惯朝中那些奸邪之人的展昭,为他指一条明路,这也是包拯,对追随他一生,惺惺相惜的展昭,最后一丝力所能及的关怀和保护!一切,这北宋官场,一心为民做主完美搭配的二人,无不令人动容。

『文/东院景明,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留言、探讨,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