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23:10 青梅话文史1840年6月,英军以林则徐虎门销烟干扰了正常的贸易为由,派出军舰47艘,陆军4000人远征清朝。此时的清朝还沉迷在天朝大国的美梦当中,被英国人突如其来的远征一下子给吓懵了。清朝此次派出的兵力人数大约在91680-200000人之间,人数叹为观止,战绩也叹为观止。最终战争以清朝伤亡22790人,英军阵亡69人结束,道光皇帝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清朝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的统治也进入了风雨飘摇之中,西方各个列强蜂拥而至,欺辱这个“老大帝国”。那么,鸦片战争后,看似虚弱不堪的清朝为何能硬撑70年?这3场对外战役,让洋人不敢小瞧!清朝的虚弱,是因为皇族的专制与平民的麻木造成的,正是因为鸦片战争这样一次敲醒中国人的战斗,敲碎了皇族的专制,敲醒了麻木的中国人,中国开始觉醒。一方面,清朝皇族看出来光靠自己的“八旗”根本不顶用,所以被动的放宽了民间武装的要求,尤其在汉族士大夫组织武装方面,给了很大程度的放宽。另一方面,人民开始觉醒,士大夫开始反思清朝虚弱的原因,有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果,也有了洋务运动的物质成果,同时还有了一大批进步思想分子的组织成果。在底层,老百姓开始愈发的对这个腐朽王朝感到厌恶和怀疑,从而偷偷的学习西方的科技,又或者偷偷的结社,习武,以求自保。正是这样的原因,换来了当时中国对外的三次胜利。第一场,是左宗棠收复西域的战役。这是一场内外结合的叛乱运动,影响范围从西域一直延伸到甘肃、陕西、宁夏,使得当时的清朝极为震动。面对这样巨大的危机,清朝不得不再一次启用曾国藩之外第二位汉族士大夫——左宗棠。左宗棠少有大志,23岁时就立下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大志向。他曾经甚至试图与太平天国一起反清复明,但是因为政见不合而放弃了太平天国。后来,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当中发展起来,1868年,他开始平定陕甘回乱。1857年阿古柏入侵西域,左宗棠奉命收复西域。阿古柏本身是中亚人,他背后还站着沙俄、英国等列强,他们都想在西域分一杯羹。所以当时阿古柏得到了列强的各种支持,战力强大。不过,饱读诗书的左宗棠显然兵法学得非常棒,他出军时,把自己的棺材都带上了,以明志气,三军将士士气高涨。同时为了切断阿古柏同沙俄的联系,保证供给,左宗棠还提出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他所部都是按额发饷的湘军,且武器上也吸收了西方的先进武器,所以最终以20000人打败了50000阿古柏军,震惊了整个西方。清朝第二场让西方人感到害怕的战役是中法战争。此次战役发生在1883年到1885年之间,这个时候清朝的第三位汉族士大夫出场了,他就是李鸿章。相比其他两位,李鸿章在购买西方先进武器方面最为突出,他非常重视加强当时清朝的军事科技,北洋舰队、机枪,很多东西都是他主持下做成的。加上有了收复新疆的经验,此时的清朝军队在战斗力上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加上此时的法国刚刚经历了普法战争的失败,实际上战力在列强当中并不是最顶尖的。所以这次战争打得很焦灼,作为列强当中的头目之一,法国人亲自出手,却没讨到什么便宜。清军派出25000到35000的兵力,法军兵力则在5000到20000之间。这样的情况下,法国还在镇南关被清军打得大败,最终因为皇族一贯苟安的习惯,还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不过,经历这次战争的法国人自己心里却有数:如果再打下去,他们可能就报废在那里了,所以经历了这一战之后,列强对清朝的军事势力又进行了一次“再认识”。第三次晚清让列强不敢轻举妄动的战役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与英法战争几乎同时发生的甲申政变,清朝派军参与了镇压,其将领为袁世凯。甲申政变发生在1884年,它实际上是日本背后支持的,所以也可以看作是清军和日本人的战斗。在这次战役当中,袁世凯表现出高超的军事能力和胆魄,以黄金千两激发士兵战斗力,打败叛军与日军。当时的日本也是列强之一,10年之后,日本获胜甲午海战,20年之后,它又获胜了日俄战争。但是此时他却被袁世凯打得狼狈逃窜,这也是后来日本人比较憎恨袁世凯的原因之一。有了这样三场战争,短暂性地阻碍了列强的入侵,给清朝续命70年。然而,参与续命的人更多是要“救中国”,而不是救清朝,所以最终清朝还是亡了。3场对外战役,让洋人不敢小瞧
1840年6月,英军以林则徐虎门销烟干扰了正常的贸易为由,派出军舰47艘,陆军4000人远征清朝。此时的清朝还沉迷在天朝大国的美梦当中,被英国人突如其来的远征一下子给吓懵了。清朝此次派出的兵力人数大约在91680-200000人之间,人数叹为观止,战绩也叹为观止。
最终战争以清朝伤亡22790人,英军阵亡69人结束,道光皇帝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清朝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的统治也进入了风雨飘摇之中,西方各个列强蜂拥而至,欺辱这个“老大帝国”。那么,鸦片战争后,看似虚弱不堪的清朝为何能硬撑70年?这3场对外战役,让洋人不敢小瞧!
清朝的虚弱,是因为皇族的专制与平民的麻木造成的,正是因为鸦片战争这样一次敲醒中国人的战斗,敲碎了皇族的专制,敲醒了麻木的中国人,中国开始觉醒。一方面,清朝皇族看出来光靠自己的“八旗”根本不顶用,所以被动的放宽了民间武装的要求,尤其在汉族士大夫组织武装方面,给了很大程度的放宽。
另一方面,人民开始觉醒,士大夫开始反思清朝虚弱的原因,有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果,也有了洋务运动的物质成果,同时还有了一大批进步思想分子的组织成果。在底层,老百姓开始愈发的对这个腐朽王朝感到厌恶和怀疑,从而偷偷的学习西方的科技,又或者偷偷的结社,习武,以求自保。正是这样的原因,换来了当时中国对外的三次胜利。
第一场,是左宗棠收复西域的战役。这是一场内外结合的叛乱运动,影响范围从西域一直延伸到甘肃、陕西、宁夏,使得当时的清朝极为震动。面对这样巨大的危机,清朝不得不再一次启用曾国藩之外第二位汉族士大夫——左宗棠。左宗棠少有大志,23岁时就立下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大志向。
他曾经甚至试图与太平天国一起反清复明,但是因为政见不合而放弃了太平天国。后来,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当中发展起来,1868年,他开始平定陕甘回乱。1857年阿古柏入侵西域,左宗棠奉命收复西域。阿古柏本身是中亚人,他背后还站着沙俄、英国等列强,他们都想在西域分一杯羹。所以当时阿古柏得到了列强的各种支持,战力强大。
不过,饱读诗书的左宗棠显然兵法学得非常棒,他出军时,把自己的棺材都带上了,以明志气,三军将士士气高涨。同时为了切断阿古柏同沙俄的联系,保证供给,左宗棠还提出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他所部都是按额发饷的湘军,且武器上也吸收了西方的先进武器,所以最终以20000人打败了50000阿古柏军,震惊了整个西方。
清朝第二场让西方人感到害怕的战役是中法战争。此次战役发生在1883年到1885年之间,这个时候清朝的第三位汉族士大夫出场了,他就是李鸿章。相比其他两位,李鸿章在购买西方先进武器方面最为突出,他非常重视加强当时清朝的军事科技,北洋舰队、机枪,很多东西都是他主持下做成的。
加上有了收复新疆的经验,此时的清朝军队在战斗力上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加上此时的法国刚刚经历了普法战争的失败,实际上战力在列强当中并不是最顶尖的。所以这次战争打得很焦灼,作为列强当中的头目之一,法国人亲自出手,却没讨到什么便宜。清军派出25000到35000的兵力,法军兵力则在5000到20000之间。
这样的情况下,法国还在镇南关被清军打得大败,最终因为皇族一贯苟安的习惯,还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不过,经历这次战争的法国人自己心里却有数:如果再打下去,他们可能就报废在那里了,所以经历了这一战之后,列强对清朝的军事势力又进行了一次“再认识”。
第三次晚清让列强不敢轻举妄动的战役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与英法战争几乎同时发生的甲申政变,清朝派军参与了镇压,其将领为袁世凯。甲申政变发生在1884年,它实际上是日本背后支持的,所以也可以看作是清军和日本人的战斗。在这次战役当中,袁世凯表现出高超的军事能力和胆魄,以黄金千两激发士兵战斗力,打败叛军与日军。
当时的日本也是列强之一,10年之后,日本获胜甲午海战,20年之后,它又获胜了日俄战争。但是此时他却被袁世凯打得狼狈逃窜,这也是后来日本人比较憎恨袁世凯的原因之一。有了这样三场战争,短暂性地阻碍了列强的入侵,给清朝续命70年。然而,参与续命的人更多是要“救中国”,而不是救清朝,所以最终清朝还是亡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