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有句名言:“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

这句话我们可以化用一下,历史上那些把大人物拉下马的人,往往不是与其势均力敌的对手,而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当人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时候,往往不会注意脚下的暗流涌动,而他也常常会“失明”,看不清周围的小人。

我国古代的“智慧基因库”——《智囊》一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大人物因小人而马失前蹄的故事。

《智囊》由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所著,被称为中国人“排忧解难的处世奇书,克敌制胜的智慧锦囊”。

这本书用270多个小历史故事,讲解了大到国家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小到为人处世方面的鲜活智慧。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齐桓公之死。

齐桓公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五霸之首”,他身边有一个著名的贤相叫管仲。

管仲临死前,齐桓公去看望他,对他说:“您还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吗?”

管仲说:“希望您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这几个人。”

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在当时都是齐桓公手下的宠臣。

听到这话,齐桓公深感意外:“易牙是忠臣啊,为了弥补我在美食方面的遗憾,他把自己的亲儿子烹了给我吃!”

管仲说:“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易牙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他能爱您吗?”

齐桓公默然,不一会又说:“竖刁为了能来侍奉我,甚至不惜自宫,这样的人也值得怀疑吗?”

管仲答:“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竖刁连自己都不爱惜,怎么又能爱惜大王您呢?”

齐桓公又说:“常之巫能够占卜生死,消灾解病,这样的能人,难道能去怀疑吗?”

管仲说:“生死有命,大王不听信命运,反而去信任常之巫,他能不嚣张跋扈、无所顾忌吗?”

齐桓公最后又提到卫公子启方:“这是个好人啊,他服侍我15年了,就连自己的父亲去世,他都不回去哭丧,这样人怎能够怀疑呢?”

管仲苦笑道:“孝敬父亲是人之常情,公子启方连自己的父亲都不爱,又怎么能够爱您呢?”

听完管仲的遗训,齐桓公尽管不太认同,但还是照办了,他把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全部驱逐出了齐国。

可不久,因为失去了吃喝玩乐的得力助手,齐桓公吃不好、睡不香,最后得了病。朝中因为少了四个权臣,秩序也跟着乱了。

就这么浑浑噩噩3年以后,齐桓公想:这管仲当年是不是说得太过分了呢?

于是,他又把这四个人都召了回来,继续委以重任。

但第二年,因为常之巫从中捣鬼,齐桓公开始重病卧床不起。常之巫还跟易牙、竖刁勾结,在宫中作乱,关上宫门,筑起高墙,隔断了宫中与外部的一切联系。

而卫公子启方则干脆带着一千户齐国百姓,投降了卫国。

最终,齐桓公在孤独懊悔中死去,临死前,他流泪说:“还是管仲的见识深远啊!”

但是,那四个作乱的人并没有怜悯他,“春秋首霸”齐桓公死后,他的尸体在自己床上又整整停了67天才得以下葬!

讲完这个故事,冯梦龙接着列举了这样几个类似的故事:

1、春秋时代的战神吴起,他的妻子是齐国人。吴起为了取得鲁国国君的信任,不惜杀掉自己的妻子,以求获得将领的职位,然后领兵去进攻齐国。

吴起虽然向鲁国表明了心迹,但他也遭到了鲁国人的猜忌和唾骂。

2、战国时期,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去攻打中山国。中山国把乐羊的儿子抓了,烹成了肉汤送给乐羊喝。

乐羊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当着使者的面喝下了肉汤。魏文侯虽然表彰了乐羊的功劳,但却怀疑起了他的人品,认为此人居心叵测。

3、明朝英宗时期,都指挥马良非常宠爱自己的妻子,其妻子去世后,明英宗常常安慰他。但后来马良一连几天没有出现,明英宗问怎么回事。

身边的人回答:马良刚刚娶了新娘子。

明英宗生气地说:“这家伙连父亲感情都看得如此淡薄,还能指望他忠于我吗?”于是,明英宗打了马良一顿板子,并开始疏远他。

4、最后一个故事最为悲催。明朝宣德年间,有一个名叫傅广的禁军军官,主动自宫后,请求入宫伺候皇帝。但明英宗并不领情,他说:“此人已经位居三品,却还要自甘卑贱以求权势,交司法部门处理吧!”

历史不在故纸堆里,它们是鲜活的。昨日发生的事,肯定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在明天再次发生。这就是学历史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