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03年,李特率军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罗尚拒守,李特战死。其弟李流继续带领流民作战,次年病死。由李特之子李雄接任首领,同年李雄攻下成都,十月自封为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李雄,字仲俊,氐族人。晋元康八年(公元298年),关中出现大饥荒,略阳、天水等六郡的十几万流民被迫携老扶幼,涌入相对比较富足的蜀地求生。

李雄的祖父曾在曹魏时做过东羌猎将,统领氐、羌等各部,进而,其父李特成为了这十几万民众的带头人。一路上,在逃荒的路途中,他们十分热情的帮助照顾那些老弱病残,深得众心。李特进入蜀地,看到了这里的地形后,曾经说出这样一句令“闻者异之”的话:“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概就是这句话,对日后李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不能逐鹿中原也不是为做个刘备啊!不过后来的“刘备”们,也都免不了二世而亡的命运,南北朝如此,五代十国亦是如此。

时任益州刺史赵廞本是“矮丑黑”贾南风的姻亲,但是眼光还不错,对李特等人很重视。到了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贾南风领了盒饭,赵廞一面割据益州自立,一面煽动流民的愤怒,路上击杀了前来赴任的耿滕,自领益州牧,大将军,大都督。

但是赵廞资质平庸,益州内部矛盾加剧,李特三兄弟威望日盛,功高震主。赵廞身边一帮谋士嫉妒起才干,又添油加醋来一顿“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来二去,赵廞一想有理,给李特三弟李庠安了一个谋反罪,从这点上看,真是和贾南风如出一辙啊。杀了李庠,赵廞把尸首交给了李特、李流兄弟,还给了个恩典,说他犯罪了,我不责罚你们,你们依然督军。

李氏兄弟当机立断,,引七千流民杀向绵竹。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流民对抗正规军,好在赵廞自作孽,手下大将在自相残杀,内部力量大大削弱。李特乘夜偷袭杀出,一把大火烧的赵廞抱头鼠窜,手下兵马死伤大半,一举占领了成都,赵廞全家在逃跑中,惨遭灭门之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廞的举动无异于玩火自焚,先是割据自立,对抗朝廷,后是擅杀大将,嫉贤妒能,完全没有一套规划,这类人,在乱世中只能是牺牲品。连枭雄都算不上。

李特占据成都后,向朝廷例数赵廞罪状,最大的当然就是杀了朝廷派来的耿滕。李氏家族,效忠朝廷考虑,杀了赵廞。

朝廷派罗尚为益州刺史,主要任务便是遣返大批的流民。而李雄在绵竹收留大批流民。双方迟早必有一战。罗尚派遣三万人马偷袭流民大营,不料李雄早有准备,营内伏兵四起,罗尚大败而回。

李特凭借以六郡的流民为基础建构的军队,乘着胜利的势头,不久便攻下了广汉,并在当地约法三章,果然搞得井井有条,当地人的歌谣也道出了其中的差别:“李特尚可,罗尚杀我。”

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李特渡江大败罗尚,攻下蜀郡,罗尚则退守太城,向李特乞和,李特以为蜀中已定,并不做防备。不久罗尚得到荆州援兵。直扑李特营地,李特在乱军中被杀,李流、李雄以及李特的另一个儿子李荡各自退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李流率领李荡、李雄各部军队袭击罗尚,一直追到成都城下,罗尚吓得紧闭城门,坚守不出,李荡不慎中矛而死。

李流受到的震撼极大,产生了请降的想法。李离火速赶来, 私下和李雄号召流民,我我们已经背上了谋反的恶名,杀了那么多的官兵,一旦缴械投降,就只能任凭宰割了,眼下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同心协力打败荆州的援兵!

众人深以为信,将有必死之心,兵无贪生之恋,荆州兵一击即溃。这一胜利也让险些走错路的李流惭愧不已,他称赞李雄“兴吾家者,必此人也!”从此,十分器重李雄的才干,将军事方面的事务一概交给他处理。

李流去世,众人共推李雄为主。继续与罗尚的军队作战。他先是击退前来袭击郫城的罗尚,继而又攻下犍为,截断成都的粮道。孤立无食的罗尚不堪李雄的连续进攻,只好在夜晚从水路逃出城去,李雄终于得偿所愿,入主成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翌年,李雄自称成都王,改元建兴,废除晋朝法律,重新约法七章。中原地区,八王正打的你死我活,蜀中成为了世外桃源。两年后,,李雄又即皇帝位,改元晏平,国号大成,他便成为十六国中第一个自称皇帝的人。

三国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三国末期钟会就曾说过:“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这就是为什么李雄仅据益州即敢称帝的一个重要原因。后世关于魏、蜀孰为正统的观念争执了一千多年,现在也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观点。刘备——这个买草鞋的疑似皇N代,将在未来一次又一次的影响这蜀地。

十六国的故事还将继续,下集请看,如虎添翼,石勒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