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我是胡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烟袋斜街古玩店)

提起老北京有名的巷子,除了普通的胡同外,还有一些游客扎堆的地方,比如南锣鼓巷、烟袋斜街等。相比南锣鼓巷,我更喜欢烟袋斜街,毕竟这里文化味道深厚一些,古玩字画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更多。

很多人喜欢到烟袋斜街来玩,也多是冲着古玩字画来的。但有个问题比较奇怪,作为一条普通的胡同,烟袋斜街缘何跟古玩联系如此紧密呢?孰不知,当年竟然是太监从宫里偷东西,不断催生了这里的文宝生意。

今天就请大家跟着“我是胡同”一起来了解下。

咱先说下烟袋斜街这条胡同的由来。乍一看名字,这街就很怪,背后一定有故事!

不过关于它的名字,说法并不完全一致。一是“形状说”,因为烟袋斜街并不是一条直来直去的小巷,有点拐弯,富于想象的人们就说了,这街形状就像个烟袋,于是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雪中的烟袋斜街东口)

二是“产业说”,也就是说旧时这里的生意多为烟袋,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烟袋产业聚集区”了。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所以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

据考证,烟袋斜街最繁盛的时代是清代光绪年间,这时出现了以经营烟具为主的“同台盛”和“双盛泰”两个店铺。店铺的老板不仅在术业上有专攻,而且他们的专业也被皇家认可。为皇族服务,这下就不得了,你家的产品被皇家相中了,那不很快成了“网红”了?于是,慢慢的,这条街也就以烟袋生意闻名,很多人也前来“打卡”,街名干脆也叫成了烟袋斜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烟袋斜街古玩店)

烟袋就烟袋吧,为什么古玩这么多呢?这就要跟太监扯上关系了。

话说在清代末年,那时溥仪还在紫禁城,但大清已经不保,宫里便有太监开始寻思自己的出路。他们利用自己出入宫廷的便利,从宫中盗取一些文玩宝物,偷偷运至宫外来卖。“销脏”的一个重要基地便是烟袋斜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烟袋斜街即景)

唉,你说这些太监吧,按说是最忠于主子的,但时代变迁,朝廷都不保了,他们也得为自己后半生谋谋出路。毕竟太监没有子嗣,手头不积攒点银子,那朝廷不养了,自己的生计还真的可能出问题。所以尽管是“盗”,也算是有情可原吧。

盗宫,可不是件小事,一开始是有太监小试一把,屡试屡成,后来胆子就越来越大,从小件也开始向大件发展,各种字画、古玩的应有尽有。

更值得一提是,太监盗宫的“发财之道”,渐渐也被人知道了。在清末乱世,可以说各保自命,看到有太监靠盗卖发财,一些王公贵族也开始干起这个勾当,有太妃们也偷偷通过太监往家里运。真有一幅乱世疯抢的画面感。

关于盗宫之事,并非民间传说,此事是被末代皇帝溥仪佐证的。溥仪曾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讲述过相关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烟袋斜街古玩店)

正是靠乱世这种盗宫现象,烟袋斜街的古玩生意越来越成规模。一方面非法出宫的宝贝进入烟袋斜街的市场,另一方面,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古玩人开始关注烟袋斜街“最近是否有宫里的新货”。因此,这里一度被称作老北京“小琉璃厂”。

有一种略夸张的说法,说是如果没有当年太监往外偷东西,如今的烟袋斜街还不一定形成气候,包括整个北京的古玩市场也不会这么发达。

烟袋斜街古玩繁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清廷退位之后,一些王公贵族、八旗子弟失去俸禄,也没有其他营生渠道,于是纷纷开始变卖古玩字画。这些贵族相当多一部分居住在什刹海附近的风水宝地,在烟袋斜街进行“交易”,他们相对也比较方便。

不过,要说明的是,烟袋斜街的最初兴起,并不是从清代才开始的。其最早与元代修通惠河漕运有关,通惠河建成后,积水潭(包括今天的什刹海)就成为了十分繁忙的港口码头。而烟袋斜街位于海边,也就自然热闹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大石碑胡同)

对了,如果你至烟袋斜街游览,除了在街上逛店、体会老北京风情外,附近还有不错的胡同可以串一串。比如烟袋斜街中部向北有一个小巷,叫大石碑胡同,十分安静古朴。而烟袋斜街西口继续向西,就可以找到鸦儿胡同的东口。这条胡同又长又有味道,尤其是胡同里的广化寺,是名列京城“内八刹”的古刹之一。

最后,让我们以一位现代诗人叶宝林游览烟袋斜街时写下的七律《烟袋斜街》作为结尾吧:

后海波寒柳雾凉,一根烟袋点残阳。

银桥可载西山重,老店犹飞爆肚香。

梦落鼻壶闻烂醉,魂游瓦巷转悠扬。

斜街更比烟竿短,几步明清岁月长。

(本号图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作者原创,严禁盗转。更多老北京精彩故事,欢迎持续关注“我是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