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大战三百回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车战说起了。我们在周朝漫长的800年历史当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按照礼制来执行的,这其中既包括衣食住行,也包括祭祀、战争。尤其是周朝的战争制度是最为有趣的,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战争就是一场不择手段的竞争,但是周朝人的战争却是非常有规矩的。

首先,周朝当时的主要战争办法是“车战”,也就是一个人驾车并拿着近战武器,一个人在车上射箭进行远程输出。战车的数量在周朝时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硬性指标,谁的战车多谁就更强大,这在当时是有定论的。所以这才有了当时“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

两辆战车面对面冲锋,然后弓箭手开始输出;等到两辆战车相互接近的时候,近战战士再拿出长兵器互相刺击。但是刺击完了之后就比较尴尬了,因为没办法转弯,所以双方又得停下来把自己的车子开回来。想到这里,大家免不得想到:这时候步兵上去一窝蜂把战车给推翻不行吗?

这两个字也用得很形象,“合”就是二者战车“合”在一起;“回”则是战车从敌人的阵地上开回来。所以大战300回合的本来意思就是这么来来回回的跑300次,不说当时的人受不了,怕是连拉车的战马都要受不了了。不过,随着“礼崩乐坏”,周礼也渐渐的被人们所抛弃了。

后面宋襄公在战争当中因为按照周礼的安排来做打了败仗,非但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尊敬,反而让不少人在背后笑话他,所以这种贵族式的战争渐渐的被放弃了。接着著名军事家孙武更是一阵见血的指出:兵者,诡道也。而同样是当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的商鞅更是提出战争要能“无耻”,去以别人的不屑的手段来打败别人。

但是人们规定,进攻并遭受到对方的防守,这样一来一回的过程被称作一个回合。大战三百回合,如果是“斗将”的话,我们可以比较简单的理解为双方将领的兵器互相碰撞300次(当然,事实肯定比这个要复杂)。而古人的兵器轻则几斤,重则十几斤、几十斤,就这样撞击300次,对体力的消耗是特别的大的。

正是因为如此,那些猛将为了在声势上压倒敌人,才会在交锋之前大喊“我与你大战三百回合”来给自己鼓气,也可以让敌人产生畏惧心里——毕竟,300回合对于一般的将领来说,是能打得手脚发麻,乃至于兵器都拿不稳的。在《三国演义》当中(作者罗贯中本身就是元末起义军,对战争特别了解),五虎将关羽和黄忠两人也只打了100回合就收场了。

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黄忠收军入城。云长也退军,离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