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问:我委托的律师会用心给我打官司吗?每个行业都是个生态,既有高洁典范者,也有忽悠卑劣者,法律服务业也不例外。避免请律师时踩坑,阅完我的分析你就明白了。
先需要定义所谓的“用心”这个词
如何才是“用心”——或者才是你指的“用心”,只有先定义了这个“用心”,然后才能搞清楚他是否会去“用心”地打官司。
一般人说的“用心”,应该是指尽量去认真地做,不敷衍。便于大家理解,我用数值来量化表述。每个律师都是个单独的个人,是人就会有能力差异,假如把最有能力的律师能力值用9.9分表示,能力最差的律师能力值用1.1分表示,每0.1分一个能力差异等级。也就是你请的律师他的能力范围会在1.1—9.9之间(为简化省略“分”字,下同)。
每个独立的律师个人对应一个最高的能力值,譬如张三律师最高能力值是8.0,就是表明张三律师拼尽了全力的输出能力也只能达到8.0,如果张三律师不拼尽全力(有些敷衍偷懒)就不能达到最高值8.0,也许是5.0,也许是5.8,也许是6.5,也许是1.5……总之会在1.1至8.0之间徘徊,做事的能力结果值取决于他认真的程度,最认真(拼尽全力)也就是他的最高值8.0,最不认真(几乎零用心)就是最低值1.1。
同理,李四律师的最高能力值如果是4.0,就是表明李四律师拼尽全力的能输出的最高值为4.0,不用拼尽全力就在1.1至4.0之间(不含4·0),李四律师的能力值取决他的认真程度,也是随着个人认真程度而正向变动的。
有了律师能力量化的数值模型,我们就可以统一定义下“用心”这个词。“用心”就是指该律师拼尽了自己的全部能力,达到自己的能力最高值的状态。譬如一个最高值为7.0的律师,如果输出了7.0的结果值,就说明他拼尽了全力——用心去打官司了。你请的律师是否“用心”跟你去打官司,就可以用是否达到了他的能力最高值来判断了。
自己为自己做事,定会拼尽全力。委托他人做事,受托人是否拼尽全力,可能只有受托人本人最清楚。受托人用了几分力,也就是输出的分值数字是否是最高值,有时候受托人是可以自由把控的。因为受托律师的能力输出值是个从1.1至最高值的可变区间,他不太认真、敷衍些,能力值就会下降很多。
有两种最常见的不会用心去为委托人做事的情况
1.一种常见的不用心给委托人打官司,是指有些律师会出工不出力,在代理理论上叫“道德风险”。本来你委托的律师能力的最高值是7.0,可他没有职业道德话,就可能偷懒只输出5.0,也就是说没有达到“用心”的标准。
为了避免请的律师不用心给当事人代理,当事人需要监督所请的律师,及时询问案件思路和程序,要求律师提供时间表和相关文书等,没有及时的监督,受托律师就有不用心的机会——出工不出力的道德风险。如果请了律师,千万不要当甩手掌柜,以为自己不懂法律,又出钱委托了律师,就不去操心了,也不去及时督促询问请的律师。
2.另一种没有达到最高值能力的不用心,其实是一种购买价格差异引起的,跟律师职业道德要求没关。从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来看,律师也是属于理性人,他会衡量自己出售法律服务的价格,这个价格当然会跟他的能力输出值对应起来。譬如张三律师最高能力值是8.0,他理性分析这个最高值的出售价是4万元;那么他一定是要求购买者支付了4万元,他才会去输出这个最高值的(用心去做事)。如果委托人砍价或其他原因只支付了2万元,作为理性人的律师就会权衡他的付出,他的输出值可能就只有4.0了。
其实服务的交易也是基本公平的,低价的支付,肯定是不可能获得高质的商品(服务),律师作为法律服务的卖方肯定清楚这个,也是会对自己的出力程度(是否用心)做出调整的。
有些当事人遇到案件,请律师时就是看谁的价格低,就容易掉到这个陷阱里。实际上花5万元请的律师,跟花1万元请的律师,两者的输出值其实是相差非常大的,两者基本上不具备可比性的。花1万请的律师,你期待他的“用心”达到花5万请的律师一样程度,那几乎就是幻想。
委托律师必须明白,把握住两个前提条件
没有必要的监督和对等的交易价格这两个条件,要想让你请的律师“用心”给你打官司,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律师非圣贤,也是凡人,一般凡人往往连自己的事情都会不用心,自己为自己做事往往都十之八九不甚用心,何况凡人受托为他人做事呢,能用心者又有几何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