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关于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我们在各种戏谑和调侃的同时也不禁疑惑,身为欧洲列强的意大利为何与历史上同样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帝国大相径庭?罗马人从今天的意大利出发,军团所至无坚不摧,最终建立起囊括整个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反观近代的意大利尽管宣称自己是罗马人的后裔,但其国际地位、自身实力以及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脆弱和不堪却着实不敢让人恭维。
事实上,如果我们探寻意大利统一的进程,并且将其与德国的统一进行对比的话,或许能够从源头找到些许答案。从时间上说,意大利并不算是一个悠久的国家,尽管亚平宁半岛上很早就有文明出现,但直至近代意大利始终是个地理名词,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统一的意大利国家。1796年,拿破仑率军侵入意大利北部,一个建立在法国强权笼罩下的傀儡“意大利王国”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法军以武力强行将亚平宁半岛上的各个邦国揉为一体,然后由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兼任“意大利国王”。
显而易见,这种完全寄托于外部势力的王国毫无生命力可言,因此当拿破仑于1814年被迫退位之后,“意大利王国”也随之解体。不过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毕竟影响了整整一代欧洲人,因此尽管意大利境内的各个邦国恢复了原来的割据势力,但“统一”却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此刻亚平宁半岛上实力比较强劲的成员有撒丁王国、西西里王国、教皇国和威尼斯等,而后来完成意大利统一的正是居于半岛西北部,定都于佛罗伦萨的撒丁王国。
客观来说,撒丁王国比起法国、普鲁士、奥地利这样的传统列强有些名不见经传,其国力自然也就略逊一筹,而当时的西西里王国由西班牙控制,教皇国受法国支持,威尼斯被奥地利保护。任何一支外部势力单列出来都可以让撒丁王国望而却步,这也注定意大利的统一并非如德国统一那样完全依靠普鲁士的自身实力,相反撒丁王国的统一进程有着太多的“取巧”成分。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意大利虽然完成了统一大业,但片面的“投机取巧”和实力缺失最终为以后种下了先天不足的劣势基因。
从1861年开始,撒丁王国的首相加富尔就开始谋求意大利的统一,但面对西西里王国背后的西班牙、教皇国背后的法国、威尼斯背后的奥地利,他一个也惹不起。加富尔明白要想完成自己心中的大业,借助外部力量是唯一可行的方案。首先加富尔拉拢法国,承诺只要对方击退奥地利,撒丁王国就将意大利半岛北方的部分领土割让法国,于是法国与撒丁王国便结成针对奥地利的军事同盟。1859年法奥战争爆发,奥地利双拳难敌四手,撒丁王国趁机拿下伦巴第地区,但这只是所有计划的第一步。
图-航拍罗马城中的梵蒂冈
1860年,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率领红衫军远征西西里王国,在极短的时间内便驱逐了西班牙势力,随后加里波第将西西里转交给撒丁王国,后者在此基础上改称“意大利王国”。六年之后,普奥战争爆发,在普鲁士的暴揍之下,奥地利溃不成军,见时机成熟的意大利果断向奥地利宣战,于是威尼斯地区又落入意大利手中,接下来就只剩下了法国保护下的教皇国。1870年,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策划下,普法之间爆发战争,法兰西的军队已不复拿破仑时代的荣光,为了抵御普鲁士的锋芒,甚至不得不将驻守罗马的法军调回,而这样一来教皇国就失去了外部的保护。
意大利王国再度“捡漏”,趁普法鏖战之际出兵罗马,于是教皇被赶到了梵蒂冈,意大利总算完成了梦寐以求的统一。从上述历程不难看出,意大利的统一进程并不立足于自身实力,这点与德意志的统一有着天壤之别,或许也正是这一点注定了意大利在列强争霸中的酱油角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