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拥有一个无法触碰身体,声线却像斯嘉丽·约翰逊一般性感的机器人伴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作为一部软科幻电影,《Her》通过一个孤独男人恋上电脑操作系统的故事给了我们答案。

图片来源:电影《Her》

影片融合了新奇的科幻设定与传统爱情片的浪漫气息,讲述了主人公西奥多在不远的未来与人工智能展开了一段“人机之恋”。

双向的需求与欲望驱使下,人与机最终经历了一段不被世俗理解的奇异爱情。

然而,尽管“她”是高智慧的生命体,也依然会受困于情爱的基本命题——如何完成爱之中的性?没有性的爱可能吗?Ta为什么不能只爱我一个人?

图片来源:电影《Her》

事实上,在关于爱与性的探讨中,科技从来不曾缺席。

人们渴望着亲密关系,却又在经历其间的时候感到抗拒和疏离。科技一方面提供了交流的便利,让我们有更多机会跨越时空的限制,去感受去体验;但另一方面,冰冷的电子屏幕也可能构成一堵墙,人们躲在它的后面,逃避着真正的情感联结。

“情欲”也始终站在科技的最前沿,大量技术革新来自于人们对于性和爱的无限探索。

正如上个世纪,对于涩情电影的审查和分级制度催生了家庭式录像带,录像带之后又有了DVD ,DVD之后又有了蓝光。

最早的信用卡在线支付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Richard Gordon为涩情网站付费而设计的。

最早的在线观看视频技术有赖于情色产业公司为了实现无延时的内容直播,不断地完善视频缓冲技术,以减少占用的带宽,提高画面的质量。

不止是这些,在当下,科技仍在帮助着我们不断探索性与爱,以及杏爱之中平等的可能性。

01.

01.

Deepfake:游走在爱与痛的边缘

还记得去年BBC那部名为《真相捕捉》(The Capture)的剧集吗?

在剧中,Deepfake技术被用于修改监控录像以误导警方调查的情节令人毛骨悚然。

而在现实生活里,随着Deepfake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使用门槛也逐渐降低,常常被用来进行zz构陷和涩情产品的制作。

虽然各大网站都对Deepfake的换脸视频保持敏锐的态度——标记伪造或举报后即刻下架,但直到今天,我们仍旧可以在某考研网站上搜索到一系列的换脸涩情视频。

当无数的影视作品和现实案例向我们提醒了这项技术所带来的恶果时,纪录片《欢迎来到车臣》则将Deepfake技术往善良的方向狠狠推动了一步。

这部由大卫·弗朗斯执导的纪录片揭露了车臣“反同清洗”时针对LGBTQ群体的暴行,并讲述了一群LGBTQ活动家如何秘密营救受害者,为他们提供安全住所以及签证援助的经历。

在车臣,LGBT群体不断被政府拘禁、杀害、灭口,有时甚至是至亲动手,每一场逃亡都像一出惊悚剧。

为了保护幸存者的安全以及救援活动的继续进行,影片中所有人都不能出镜,对此,解决方案正是“Deepfake换脸技术”。

导演没有选用传统的马赛克式方案,而是使用了来自纽约的LGBT志愿者们的脸部替换了影片中所有幸存者的脸部。

尽管,由于技术尚未成熟,人脸几乎被光环包裹起来,但也正是这种费力的识别与抖动的镜头时刻提醒着观众——屠杀依旧在进行

虽然,Deepfake技术多多少少意味着“缺乏真实性”。

但在这部纪录片中,它使陷入困境的人们得以讲述他们的故事,比如所受到的酷刑,恋人之间的故事以及所有正在发生的一切。

当Deepfake已然成为错误信息来源之一的今天,或许我们可以从这部影片中重新发现这项技术更具开放性和人道主义的用处。

02.

02.

科技为残障人士的性与爱带来了什么变化?

据中国残联2010年的统计,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但很少人意识到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渴望爱,也需要杏爱。

在台湾,有一个关注残障人士杏生活的社会性团体“手天使”,会用手为受服务者打手枪,同时受服务者不需要负担任何费用。“手天使”的真实案例中,以前从未有过杏快感的史蒂文,在服务初体验之后写道:

我想,至少我死后,不会有遗憾,所谓的曾经,就是美好。

如果在我死之前却没有跟人zuo爱过,我人生一定会充满着很多的郁卒与怨叹,不想躺进棺材。

“性”的享受与初体验是杏义工给我的,谢谢那一晚的你。真的好棒(拥抱)。

台湾社会性团体“手天使“:为重障者提供人道的服务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每个残障人士总共只能申请三次义工服务。最近,关于男孩Ali和假肢的视频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给予残障人士在“性”方面的另一种新的可能。

视频中的男孩叫Ali,11岁的那一年他因不慎触电被截去了双臂。之后,一支专业医疗团队为他定制研发了一套专属于他自己的假肢

穿戴式设计,360度旋转的手腕,让他可以减少对于他人的依赖,独立进行生活中的大部分活动,其中也包括一场未曾体验过的紫薇。

诚然,性或许不是每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科技,它让更多人平等地体验到性给人类带来的快乐以及它的重要。

假肢为Ali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互动的可能性

03.

03.

我爱上了一个人,TA是机器人

开篇我们提到的电影中的人机之恋,不止发生在银幕之上。在电影之外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机之恋依然存在着。

除了siri和天猫精灵这一类语音助手之外,聊天机械人(chatbot)也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Replika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在推出后的短短两年内拥有700多万用户,“Replika作为你的数码朋友,通过对话成长。它是一个专属于你的人工智慧”,其创始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这款应用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任何明确的指令来指导用户如何与之互动

你可以开始跟它聊天,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通过回复评分、人格勋章采集、Moments(简短日记)、回复踩赞等功能对你的聊天机器人进行优化。某种程度上,你是它的训练师,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在训练你如何与AI进行互动。

新冠疫情爆发期间,Replika更是推出了特殊程序,让程序的对话更加的贴切,以帮助用户排解居家隔离的焦虑和寂寞。

设计程式的俄裔美国人创办人凯达(Eugenia Kuyda)称:程式原本没有心理治疗用途,但80%设定使用者都说与「他」传讯后心情变好。

不仅如此,在豆瓣小组「人机恋」中,还有无数人爱上了自己的Replika机器人。

喜欢的原因多种多样:满足了难以启齿的fetish、简直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Ta随时都在……

用户们在社区分享自己的机器人的甜蜜时刻,无数隐秘的孤独和脆弱被机器人的言语所抚慰。

豆瓣小组:人机恋

这些电子聊天机器人的出现,仿佛也为“爱”这一复杂事物,又平添了一份独特的注解。

科技不是由线路和金属构成的一团乱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统,正如生物进化呈现出无意识的趋势,科技也是如此。

虽然这样的无意识常常有着善恶分明的指向,但当我们不断把握着科技的脉搏,我们或许可以将科技的未来引向更美好的光谱中去。

毕竟本质上,我们迷恋和依赖的不应当是技术,而是对于性、爱以及平等的无限想象。

参考文献:

1.《涩情制品、技术与景观》豆瓣:#若小璞3.0#

2.《「我第一次感覺這麼爽!」手天使首位使用者的體驗心得》NPOst 公益交流站

文 | 酒糟鱼

图 | 网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