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潘石屹的闹心事,探究祖坟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石屹最近在一个公开场合说,自己曾经全力以赴帮助家乡卖苹果。苹果是家乡特产,起名“潘苹果”,四年时间卖出了一个多亿。但是有次回家乡,却发现自己家的祖坟让人给扒了,家里的地和柿子树也给扒了,建成了厂房。

潘石屹的家乡在甘肃省天水市,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他的这一番话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强大的舆论攻势之下,潘石屹又不得不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当时那番话只是玩笑,自己将一如既往地参与家乡建设,支持公益和扶贫事业。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从一个正常人的正常情感出发,祖坟被扒和被迫改口,对于潘石屹而言都是一件相当闹心的事。网络上的议论纷繁复杂,持各种看法的都有,综合起来看,各类意见的核心基本围绕的是一个话题:祖坟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就涉及到一个关于生死的态度问题,而如何对待生死,则几乎是一切文化形态赖以区分的根源。因为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的差异,渔猎文明、游牧文明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死观,不同的生死观也决定了不同的丧葬仪式,以及对于逝者的不同情感。

有很多人打着“科学”的旗号批评潘石屹,说什么人死如灰,所谓的祖坟不过是一堆黄土,黄土下面也不过是一堆由各种有机物、无机物拼凑起来的尸骨,扒了就扒了,腾出土地干更有经济价值的事不是再正常不过吗?何必耿耿于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用这种“科学”思维来发声的人,他所认为的“科学”仅仅是自然科学,他所理解的世界也仅仅只是物质世界。而人是有精神、思维、情感的,这些东西是无法物质化的,而恰好是这些无法物质化的东西,才决定了生命之所以是生命、人之所以是人、人又是各种类型的人。

真正的科学,不仅仅研究物质世界,也研究精神世界,人的思维特质、情感状态、行为模式、群体心理等是科学研究的范畴,民族情感、民俗文化等等也都属于该科学对待、科学研究的对象。

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文明,漫长的农耕文明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两句可以概括清楚的,但相比于其他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质就是注重节律、秩序和传承。

土地是固定的,农业生产必须严格遵照自然节奏(大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天道”),时令不能错过,先后次序不能混乱,春华秋实的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在这样的长久生产里熏陶出来的人,对节律、秩序是异乎寻常地敬畏和遵从的。

因为世代依赖土地,所以对土地自然会有着深切的情感,“生于尘土,归于尘土”,传统中国人对待生命尽头的态度就是“入土为安”,最安然的情形就是“埋骨桑梓”,叶落归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是祖先赐予的,成长必须依赖祖先的养育,播种的种子是祖先留下的,就连播种的技术也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生命在不停地繁衍生息,一个个的个体生命在某个黄土冢下停止了脚步,但一个家族、种群的传承却始终绵延不绝。

那些留存在大地上的坟茔,是先祖曾经生活过的最后印迹,也是后世子孙赖以寄托思念和感恩的凭证。先人的坟茔是今人的祖坟,今人的坟茔也最终会变成后人的祖坟。中国传统文化衍生出的各类葬礼、祭祀活动,其本质就是以“事死如生”的态度,表达传承和感恩。

所以,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注重血脉宗亲和祭祀的。农耕文明伴生的葬俗及祭祀文化是久远的,后来又诞生了风水文化,强调祖宗坟茔会影响后世子孙的福祉。

对风水文化在这里不作评论,但从葬俗及祭祀文化与风水学产生的先后顺序看,风水文化也是更为根深蒂固的葬俗的副产品,目的在于以利益相关、祸福攸关的方式,强化人们对先祖、祖坟、葬礼、祭祀的情感。

如此一来,对于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祖坟不仅仅是一堆黄土那么简单,因为这堆黄土承载着复杂而深沉的文化、情感和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训诫后世为君者,在国家危急之时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社稷是江山的代称,其原意却是祭祀。社稷祭祀是皇家专属,对象是掌管土地和五谷的神灵。但实质上的皇家祭祀,对象不仅仅是这些神灵,还包括供奉在宗庙里的祖宗,更何况这些神灵和是所有皇帝和子民的祖宗。

传统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不论士农工商,最大的惩罚和耻辱不是砍头甚至诛灭九族,而是被驱逐族籍,剥夺了埋入祖坟的资格。北宋名臣包拯,把“不得葬入祖茔”作为对后世子孙作奸犯科的最严厉处罚,刻在祠堂石碑之上。

骂一个人不成器,一句“数典忘祖”足矣;两个人之间有深仇大恨,最严重的莫过于“刨了祖坟”;偷坟掘墓,在古代是相当严重的犯罪;两股力量斗争,黔驴技穷的一方也往往会采取掘对方祖坟的方式,明面上是为了破坏对方风水,其实质意义却是为了造成巨大的精神打击,瓦解对方的人心士气,属于实实在在的“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操作……

诚然,时代在进步,农耕文明在今天已经不是主流,于是伴生的传统文化也存在一个更新升级的过程。土地资源有限,改革传统丧葬方式也是势在必行。

但不能据此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祖坟也不能被“科学”地看作是黄土一抔,人们的对祖坟的情感寄托是腐朽和没落。因为我们虽然处在一个文化推陈出新、“更新换代”的时代,但文化是有延续性的,情感也是有延续性的,生活在这片广阔大地上的绝大多数人,依旧是在农耕文明的背景下,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庞大群体的文化烙印、情感惯式不是一时一事就可以一刀两断地割裂的,这些都需要时间,需要过程,似乎也更需要全社会对此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本自媒体号并参与互动;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