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从太原起兵之后,很快就打进了长安城,但他并没有立即自立称帝,而是改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杨侑登基,是为为隋恭帝,李渊则自立为唐王。

在这个时候,李渊对李世民说,“天下基本都是你打下来的,应该立你为世子。”李世民拜谢,坚持不受,于是改立长子李建成为世子。

第二年,李渊建立唐朝,世子李建成也就成了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由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李建成和李世民在最初的时候,关系还是不错的,否则李世民也不可能将世子之位拱手让给李建成。

本来这是一幅“兄友弟恭”的和谐画面,但其中有一个人不高兴了。

谁呢?他就是齐王李元吉。

虽然在三兄弟中,李元吉的年龄最小,功劳也最小,但他的野心却不小。不过,李元吉想当上太子,难度不小,名份上他比不过大哥李建成,功劳能力上又比不过二哥李世民,那怎么办呢?李元吉也有自己的谋划。

李元吉的计划其实也很简单,他觉得,“只要能够除去秦王,夺取东宫太子之位易如反掌。”

所以他决定,先帮着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然后再自己想办法除掉李建成,这样一来,李渊的儿子虽然还有不少,但嫡子就剩了自己一个,岂不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

于是,李元吉跑到李建成那里,对大哥说道,“秦王的功劳越来越大,为皇上所钟爱,殿下虽然为太子,但是并不牢靠,如果不早做打算,恐怕马上就会有祸了,请让我为殿下杀掉这个人。”

李建成被说动了,点头答应了李元吉的建议。为什么李建成会被说动呢?因为此时他也感受到了来自李世民的威胁。

随着李世民屡立战功,李渊先后封他为司徒、尚书令、中书令,前者是三公之一,后者是“三生六部制”中两省的最高长官,地位甚至高于宰相。所以,李渊对李世民的封赏已经达到了顶点。

即便如此,当李世民再次立功时,李渊封无可封,只好专门为他新创了一个官职——天策上将。天策上将位于三公之上,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而且,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所以李世民的职务是这样的,天策上将、太尉兼司徒(三公中的第一、第二位)、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秦王,无论爵位还是行政职位、名誉职位,到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虽然在名义上,李世民还是低于太子李建成,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李建成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但他并不想杀死李世民。

有一次,李世民随从李渊前往李元吉的府第,李元吉命令护军宇文宝埋伏在寝室里,准备刺杀世民。李建成知道此事后,制止了李元吉。为此,李元吉恼怒地说:“我这是为兄长着想,对我自己有什么好处!”

李建成采取的策略是,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只要将李世民踢出局就行了,并非一定得要李世民的命。所以,他一方面收买李渊宠爱的张婕妤、尹德妃,让她们日夜轮番在李渊耳边说李世民的坏话,而且有时候自己也亲自出手。

有人对李渊说,“突厥人之所以屡次进犯关中,是为了掠夺人口和财富,如果我们将长安城烧毁,将人口迁移,胡人的侵犯便会自然平息下来了”这样的奇葩言论不仅没有受到指责,反而得到了李建成、李元吉、裴寂的赞同,李渊也颇为意动。

这时李世民说道,“怎么能因有胡人搅扰边境,便迁都来躲避他们,使举国臣民感到羞辱,让后世来讥笑呢?……希望陛下给我几年时间,让我把绳索套在颉利可汗的脖子上,将他逮到宫阙之下。”

李建成则趁机诬陷李世民道,“突厥人不过来是来劫掠一番就走了,李世民假托抵御突厥的名义,实际上是打算总揽兵权,成就他篡夺帝位的阴谋罢了!”

李元吉的主要做法是——杀!

李元吉和李建成在对待李世民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下杀手的总是李元吉在做,而每次李元吉给李建成出主意,也基本都是如何刺杀李世民。

不仅对李世民的态度如此,对待李世民的手下态度也是如此。李建成的主要做法是拉拢,而李元吉的主要做法则是——杀!

尉迟恭是李世民的得力部下,于是李建成写了一封信给尉迟恭,并送去了一车金银器物,表示想和他交往。尉迟恭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为此,李建成大怒,与尉迟恭断绝了来往。注意,只是断绝了来往而已。

而李元吉则立即指使手下,到晚上去刺杀尉迟恭。尉迟恭得知这一消息后,将家里所有的门窗都打开,自己坐在屋子里安然不动,刺客虽然屡次来到院子里,但却始终没敢进屋。于是,不甘心的李元吉又向李渊诬告尉迟恭,将其抓入诏狱中,准备杀掉,幸亏李世民再三请求才保全了性命。不过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被尉迟恭一箭射死。

作为对手,李世民不可能不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不同,所以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李元吉比李建成更加可恨。李建成为的是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而李元吉则纯粹就是想杀死李世民。所以,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待两人的态度也有些微妙区别。

李世民霸占了弟媳,却放过了嫂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李建成,还是李元吉,都是李世民政治上的对手,在政治斗争面前,没有心慈手软可言,只有你死我活。当李世民胜利后,他毫不留情的下令,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以及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不分大小,全部杀掉。

这是政治斗争的需要,丝毫心软不得,但在此之外,李世民并没有杀她们的妃子、女儿以及众多亲信。

李元吉的老婆,齐王妃杨氏,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并且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是,杨氏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李世民给的一个名分,她到死仍旧是李元吉的老婆。而且,李世民临时时曾特意嘱咐,不许杨氏陪葬在自己的昭陵。最最可恨的是,李世民和杨氏生的儿子叫做李明,后来竟然被高宗李治过继给了死去的李元吉当儿子,继承香火,这顶赤裸裸的“绿帽子”戴到头上,只怕李元吉死后有知的话,会被气得活转过来。

可见,李世民之所以强行霸占齐王妃,目的就是为了对李元吉进行报复,因为他对李元吉实在太恨了,至少有五次李世民差一点死在李元吉手里,而他的部下尉迟恭、段志玄等都曾被李元吉所杀或者折辱,就在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还差一点点被李元吉用弓弦勒死。可想而知,李世民该有多恨李元吉。

但对李建成,李世民其实并没有多少恨意。这从后来李世民给他们两人的谥号上,可以看得出来一二。

李世民即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隐息王。”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la)”。

李建成的谥号为“隐”,意思是柔弱短寿,倒好像还有些惋惜的意思。而李元吉的谥号为“剌”,意思是刚愎自用、忘恩负义,可谓是恶谥中的恶谥了。

而且,在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将自己的一个儿子李福过继给了李建成为嗣,并没有李元吉什么事。直到唐高宗继位后,才将李世民和杨氏所生的儿子李明过继给李元吉为嗣。其中的区别,宜仔细体会。

在这种心态之下,李世民对待自己的嫂子,太子妃郑观音时,态度就要好的多了。

说起来,郑观音家也是名门望族,她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父亲是隋朝的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娘家势力不小,但这肯定左右不了李世民对待她的态度。

郑观音跟李建成之间的感情很好,李建成共有6子5女,其中有哪些是郑观音所生,史书当中并没有说明,但从《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中可以看出,生性温良贤淑的郑观音对嫡、庶子女都关怀备至,堪称贤妻良母。

李建成死后,郑观音每日悼念亡夫、以泪洗面。李世民并没有为难大嫂,只是将其迁居于别馆。676年正月,郑观音在长乐门内的宫中去世,虚岁七十八。唐高宗照深切哀悼,礼有加隆。

综上所述,李世民之所以霸占弟媳,而放过嫂子,原因在于李世民痛恨李元吉,而对李建成则并非如此,对于大哥大嫂一家,李世民多多少少还有有些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