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征求意见近两个月后,涉及2.6亿车主的车险改革终于落地。9月3日,《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下发,明确车险综合改革将在今年9月19日正式落地实施。据悉,本次车险综合改革对于消费者可以做到“三个基本”,即“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

很多年轻朋友对买车的热情高涨,但在用车方面却知之甚少,包括保险、保养、维护等方面都并不十分了解,对于2020保险新规,如交强险增加限额、盗抢险归入车损险、保费优惠由过去一年出险率变为三年内综合考量等,这些改变都与各位车主息息相关,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各位扒一扒车险新规对我们车主们都有哪些需要了解的!

提高交强险责任限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强险限额的大幅度提高,意味着交通肇事强制赔付数额会更高,有助于保护事故中受伤者的权益。值得一提的是,新规出台之后,道路交通事故费率调整系数中将引入区域浮动因子。如果3年不出现,改革后最多可打五折,而以往最多只能打七折,大大降低了车主的用车成本。

交强险改革前后对比(有责)

改革前

改革后

总责任限额:12.2万

总责任限额:20万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万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万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万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8万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0.2万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0.2万

交强险改革前后对比(无责)

改革前

改革后

总责任限额:12.2万

总责任限额:20万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万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万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0.1万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0.18万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100元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100元

改革之后,交强险责任限额将从原本的12.2万元提高到20万元。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了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至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则维持不变。另外,无责任赔偿限额将按照相同比例进行调整,其中的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将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000元提高至18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仍然维持100元不变。”

主险“瘦身”,分布更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有的保险政策中,在汽车主险:车损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车上人员责任保险、机动车盗抢保险中,车辆盗抢险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不仅价格高,而且出险率低,导致消费者普遍购买率偏低。尤其是在行车记录仪等配置出现之后,车辆盗抢强险的购买率则更低。

而在改革之后,盗抢险将会从主险中删除,相关责任添加到机动车损失保险中。条款修订之后,消费者无需考虑是不是需要单独购买盗抢险,如果车辆被盗窃、抢劫、抢夺,车主同样可以通过车损险获得理赔。就目前情况来看,随着汽车配置的日益丰富,尤其是自主品牌车辆安全系数的不断提升,被盗窃的情况也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这一项改革只能说是锦上添花,不能说是为车主带来太大的影响。

车损险覆盖更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将机动车全车盗抢纳入车损险以外,新的机动车示范产品的车损险主险责任中,还增加了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等保险责任。在扩大保障的同时,对实践中容易引发理赔争议的免责条款进行删除,比如将”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等"剔除免责条款。换句话说,我国车险产品基本涵盖了地震、台风、洪水等主要风险。

据保险行业相关人士称,巨灾风险投保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保险涉及比较浅的领域,而此次将巨灾风险纳入到车险条款中,是我国巨灾风险保障的一次尝试和突破。对于这一项改革,个人认为是极具意义的,比如说今年上半年我国多个地区发生洪水等灾害,对这些地区的车主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如果有巨灾保险的话,那么就可以大大降低其损失。所以,这一项新规对于车主来说绝对是一大福利。

听听各行业怎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商事争议解决专家律师、证券资深律师表示,较以往的政策,新证更加科学合理,无论是保险行业的改革,还是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无一不是在为我国消费者谋取更多的福利,为车主们打造更好的用车环境。随着保险的改革、用车成本的降低,汽车市场也将会迎来一轮新的热潮。

银监会负责人表示:"改革实施后,商车险价格将更加科学合理。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将从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车险产品费率与风险水平更加匹配。"对于消费者来说,新规的实施将会获得更多的利好,不过保险公司整体赔付率预计也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当然,这也与车险综合改革"增保,降费"的目标一致。在9月19日正式实施之后,将会让我们国内车主获得更多的优惠,大大降低了养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