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文脉不被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冲淡历史痕迹,仍保有时间的色彩、人情的温度,让乡村振兴在下一个五年谱写出新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国家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文化振兴是很重要的一个支撑系,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在新时期下农村文化的建设要能够有效地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境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政协召开“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专题会

乡村文化是与城市文化相对而存在的。

相对于城市文化的繁华狂躁、复杂多变,乡村文化则是简朴与温情,

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

近几年,无论是“李子柒”的视频爆火还是康巴汉子丁真走红,都投射出大众对于传统村落、传统文化与乡土文明的好奇与向往。许多平时鲜为人知的特色乡村的产业都被带动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子柒的视频爆火&藏族小伙丁真走红

但,即使乡村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发展潜力,在“十三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阶段我国乡村文化仍存在许多困境:

乡村文化主体缺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城市的蓬勃发展严重冲击着封闭、落后的乡村文明,出现了很多“村民离土”的现象,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乡村文化后继无人,乡村文化发展面临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才流失严重,导致了“空村”的现象

对文化产业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乡村文化建设跟不上经济政治建设的脚步,所以乡村的文化产业也发展较为缓慢,公共文化建设的缺乏、文化产品单一、文化市场并未健全都导致综合实力偏低,不能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村一面”的单一建设,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放眼国际,许多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不同程度经历了乡村衰退的过程,最终也实现了乡村振兴。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共性、总结经验,寻求解决之道。

如世界上最早发展乡村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的西班牙,直到现在每年都会投入相当大的资金用于农业特色化创新创意研发项目和创意点子征集,让西班牙的乡村文化走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班牙特色乡村文化小镇,每年接待量爆满

站在时代交汇的风口,“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将全面推进,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个“魂”就是文化。那么,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振兴将如何破局呢?

乡村文化振兴不是简单的文化设施建设,

也不是城市文化的移植与复制,而是乡村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只有做到收放自如,有效结合才是破局的关键。

文化创新与本土特色发展紧密结合

乡村文化振兴要借鉴现代文化的优良品质去发展和创新,但必须与乡村自身的农耕文明和本土文化结合起来。

面对强势的“现代”城市文化,要找回往日的自信和自尊,留住“乡愁”,坚守乡村文化的精神家园,创作推出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原创精品。

在四川,每个分割的地域都有自身的特色,无论是巴蜀文化还是藏羌彝文化,都能将自身代表的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之中,打造有历史记忆、风景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铁黑龙滩的自然风景与特色文化艺术小镇

文化保护与开发开放紧密结合

乡村文化不仅要保护,而且要发展要开发开放,要让乡村文化在大开发中闪光,在开放交流中释放其巨大的价值。但是,有些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没有紧密结合,不管是过度开发还是过度保护,都不能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乡村的复兴与城市复兴一样,都不是盲目地推掉老旧的建筑,否定传统的技艺,而是在保护非遗,优化建筑风貌的同时保留住原始的文化记忆,从而折射出一种崭新的生机和活力。让老旧的文化重新融入融入新时代,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道明镇 特色竹编及文创产品走进现代生活

文化内涵建设与产业建设紧密结合

在健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开拓产业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丰富乡民文化内涵,要把文化产业建设与文化内容建设贯通起来,不断创新乡村文化内容,筑牢乡村文化的振兴之基。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用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坚持多领域融合,丰富发展业态,创新“文化+”模式,推动创意设计与现代科技融合、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打造集文化创意、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综合体,夯实特色产业基础,实现文化推动社会经济效益。

在乡村振兴这个重要举措中,产业振兴是基础,文化振兴是灵魂,我们只有不断创建更好的产业运作模式,积极探索传统产业走进现代生活的路径,才能实现“产田相融、城田相融、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形态。

让文化融入生活,既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传播,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国家,

广大乡村积淀着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要让农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

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作为“软实力”,

注重文化振兴,是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动力,

对于“十四五”时期的乡村发展来说,同样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