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历史问题,我们不能只是站在我们今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而是要站在历史人物所处的具体的历史时期,以及这个人所面临的具体情况来看。每个具体的历史人物都有自己具体面临的情况,每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也会有自己所能做出的具体选择。

李陵终生没有回汉朝,是因为作为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他已经是回不去了,换了任何人,选择不回去都是正常的选择。

首先我们不应该怀疑李陵的忠诚。根据确切的历史记载,他的爷爷是飞将军李广,叔叔李敢作为汉朝的战将跟随霍去病一直打到了狼居胥山,可以说李陵是将门之后,他的全家也是满门忠烈。

▲李陵的祖父是著名的“飞将军”李广

其次,李陵的战败投降并不是他的责任,他已经尽力了。

李陵带领他的五千步兵,先是在浚稽山遭遇了匈奴单于的主力,被匈奴单于三万多骑兵包围。面对强大的敌军,李陵毫不畏惧,与包围他的三万骑兵展开正面对决,硬是将三万多骑兵杀的大败,匈奴死伤数千人。李陵军的勇猛令单于大惊,匈奴人迅速调来了左贤王、右贤王的主力共八万多人(这是当时匈奴的几乎全部主力了)一起围攻李陵。

面对绝对优势的敌军,李陵且战且退,经过连续几天的作战退到了一个山谷中,部队伤亡很大。即便如此,李陵还是没有放弃,为了鼓舞士气他杀掉了军中携带的女人,与匈奴再战,斩首三千多。接着又向东南方向突围,走了四五天却被一片沼泽芦苇挡住了去路。匈奴人往芦苇丛中放火,李陵令将士放火烧出一块空地才得以自救,又退到了一座山下,与匈奴人交战数日,每日交战不下几十回合,匈奴人死伤惨重而不能取胜。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陵的军中出现了一位名叫管敢的叛徒,他出逃投降了匈奴,将李陵的情况和盘托出:此时的李陵军已无后援,军中箭矢已尽,经过数日激战部队伤亡巨大,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如果再战也支撑不了多久了。

听闻管敢的情报,单于大喜,命匈奴骑兵继续合围攻打李陵,李陵与匈奴人又苦战多日,最终他的部队弹尽粮绝,箭矢全部用完,兵器也基本损耗殆尽,不少士兵赤手空拳,只能斩断车轮辅条当武器,军吏们也只有短刀。他们只剩下了三千多人,被逼入了一个峡谷,不能前进。

就在如此绝望的时刻,李陵本想自杀殉国,但想到自己身边还有三千多生死与共的将士,为了保全全军的性命便做了最后一搏,在夜半时分率全军突围。可不幸的是,在突围的过程中李陵最终为匈奴人包围,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才投降了匈奴。

这一战,李陵以五千步兵熬战匈奴主力八万多人数日,对匈奴人造成了巨大的杀伤。面对绝对优势的敌军李陵没有丝毫的畏惧,在力竭的情况下才投降了匈奴,保全了剩余将士的性命。

第三,李陵本一心回归汉朝,却被汉武帝断了归路,其实责任在汉武帝而非李陵。

其实李陵在投降的时候,一来是想保全将士们的性命,二来也是想学赵破奴的方法,先假意投降匈奴,日后有机会再逃回汉朝。

这一战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于李陵,而在于汉武帝。李陵起初出兵的时候,汉武帝安排了部队负责接应李陵,但后来又改变了诏令,没有派人去接应,才导致了李陵的全军覆没。

在朝堂上,当所有的大臣都一致痛骂李陵的时候,司马迁慷慨陈词,为李陵辩护。司马迁的辩护让汉武帝认为,他重用的主帅,贰师将军李广利毫无用处(实际上李广利也确实是个庸才),也就是诋毁了他本人,便把司马迁下狱并处以了腐刑。

后来汉武帝又听公叔敖说李陵在帮匈奴人练兵,于是勃然大怒,将李陵全家诛杀,至此彻底断了李陵的归路。

那么李陵有没有帮匈奴人练兵呢?根据后来的记载,曾有使者出使匈奴的时候遇见过李陵,也问起了练兵的事情,李陵说道“那是李绪,不是我”。

至于李陵是否帮匈奴练兵,这也是一桩悬案了。从公叔敖的角度来说,汉武帝派他深入匈奴境内接应李陵,但他并没有走多远,为了交差便说李陵在帮匈奴人练兵,这种说法也是道听途说,可信度并不高。从李陵的角度来说,他并没有承认自己帮匈奴人练了兵。至于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我们也不得而知了,但这件事情来说,至少汉武帝下令处死李陵全家的做法是过于武断了,没有进一步求证便做出了一个不可挽回的决定,本来李陵很可能是诈降,却被汉武帝做成了真降,白白损失了汉朝一员大将。

我想换了任何人在全家被杀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会回去了。

第四,匈奴人确实待李陵很好,李陵也不能反复无常。

匈奴单于对李陵礼遇有加,把他的座次放在了仅次于自己的地位上。李陵因为全家被杀而派人刺杀了李绪,为此与大阏氏产生了嫌隙,大阏氏要杀了李陵,单于便把李陵保护了起来,等到大阏氏死后就让李陵回来了。

单于非常看重李陵,把女儿嫁给了他,让他做了右校王,成了匈奴掌权的权贵,是单于身边的左右手。

后来汉武帝去世,昭帝继位,李陵昔日的好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成为了辅政大臣,他们都非常想让李陵归回汉朝,便派李陵过去的好友任立政等三人出使匈奴,招降李陵。任立政见到李陵后,向他表示了汉朝召其回归的意思,李陵说道“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对于李陵这样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他身为汉将的时候,不仅他个人,他全家为汉朝可以说是洒尽了热血,最终却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而在匈奴,单于非常看重李陵,把公主嫁给了他,让他做了驸马,做了重臣,这样的礼遇换了任何人多少也会动不少感情。在汉武帝彻底断了李陵的后路以后,在匈奴对他礼遇有加以后,但凡有正常的人格,也是不会回去了。

此后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直到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病死。

总结: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不能苛责,我们应当设身处地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以当事人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问题看清楚,看明白。我想换了任何人,如果是当时的李陵,能够做出的选择都不见得比李陵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