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千,四季幻化着不同的惊喜,此刻的你身处何方,又在欣赏着怎样的风景?大漠的落日孤烟,朔方的大雪纷飞,黄河的波涛汹涌,或壮美,或凄清,或大气。

如果有一天,你看过江南的烟雨,看过江南的飘雪,你一定会迷上她的温柔。范成大曾在《吴郡志》中写下至今广为流传的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也许谁也不曾想过,当年还是南蛮之地的杭州,会在数千年后的北宋时期,一跃成为富甲东南之地,经济地位在全国更是举足轻重。说到杭州,除了美不胜收的西湖,自然还少不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的白蛇传,凄美婉转的梁祝传说,泛舟湖上一曲一茶一故事。

古代杭州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从余杭到杭州

(一)从余杭到杭州

对于杭州,记载之初也并非是称之为杭州。唐朝时期,设置杭州郡,后改余杭郡,治所位于钱唐,后因避讳国号又改“钱唐”为“钱塘”。到唐太宗时期,曾先复名余杭郡,后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而州治则设于钱塘,这时候的杭州管辖的地方已有钱塘、盐官、富阳、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共八个县。当然,此时的杭州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

尽管两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对当时王朝不断侵扰,但主和派一直秉持花钱买和平原则,倒也换来了间断性的平稳期,这也为一些地区的飞速发展提供条件,如:杭州。北宋时,杭州已划入两浙路路治(两浙路路治:北宋时期地方行政区,包括14州2军,即今常州、苏州、镇江、杭州、湖州、嘉兴、绍兴等14州,以及江阴、顺安2军。南宋建炎南渡后,两浙路分为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

余杭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南宋时期,杭州发展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杭州升为临安府,治所依旧在钱塘,这时所管辖的地域与唐时出入并不大,统计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宫共九个县。

到明朝时期,杭州基本安定不再做太大改动,遂改杭州路为杭州府,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建炎南渡与人口激增

(二)建炎南渡与人口激增

随着划分的辖区不断变动扩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杭州内的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唐朝时期,十万户的城市也不过是十多个,杭州亦不例外,虽无具体资料显示当时人口数量,但我们也有理由推断这一时期的杭州还没有太大的人口输入。

宋代,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到这时十万户为单位的城市一下子激增到四十个,这对于当时世界城市发展水平来说已是超前。当然,人口的激增与城市繁荣发展也并非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事情。杭州的发展之所以呈现飞跃的状态,很大程度与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南迁有关,当然最后的两次南迁对于杭州的影响更大,甚至于最后一次南迁,南宋王朝选择在杭州直接建立临安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首都汴梁,都城内所有财富均被金人所获,北宋皇室当时两位皇帝以及一众后宫女眷、朝中大臣无力抵抗沦为阶下囚,这也是金人后来一直钳制南宋的砝码。当时是,北宋皇室尚存,康王赵构只能在旧臣的用力下来到南方建立新的政权。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乱”后所发生的建炎南渡,宋高宗以临安即杭州作为新行都建立南宋政权,北宋皇朝式微。从北宋灭亡,到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整一个南宋政权建立的过程也是建炎南渡的时间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就有记载:中原地区士族百姓,共同南渡者数不清几千万人。

北方百姓随朝廷大规模南迁,使临安府人口加倍激增。据统计,到咸淳年间,临安居民增至124万余人。单列举钱塘、仁和两县而言,人口就达40万人。杭州人口突破百万,这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已是独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杭州可作为那时最繁华的国际大都。

人口激增带动经济与众多产业的发展,浙江造船、制瓷、纺织、造纸、印刷等手工业也是繁盛一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繁华幕后的人与情

(三)繁华幕后的人与情

除了人口与经济,杭州的繁华与美丽背后,也有赖于杭州历任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著名的可以提及大诗人苏轼。

在祈祷神灵赐福一方的《谢晴祝文》中,苏轼曾自评:“政虽无术,心则在民在苏轼为官的一生中,他先后担任密州、徐州、杭州、湖州等地的知州,一生兢兢业业,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在杭州任职时期,苏轼先后解决过杭州的城市引水、公共医疗、环境改造等问题。

城市引水是事关每个人的大问题。中唐以前,杭州还未有大规模移民,居住人数稀少,所以唐朝李泌引西湖水作六井尚能“民足于水,故井邑日富。”但到了北宋初期,杭州政治地位不及从前,西湖于是又成了“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的状态。熙宁年间,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西湖情况且不说不及往日,甚至当地父老担心“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对此列举了西湖疏通的五大不可废理由,并分析若三五年内不做疏通,将严重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同时对于城市面貌也将遭受极大破坏。经过深入研究,以及历朝历代对于西湖的治理情况,很快在他的统筹下,这项综合性大工程分两个阶段完成。元祐四年十月至元祐五年四月主要开挖疏通茅山,盐桥两河,各疏通十余里。元祐五年四月至十月,开西湖同时整治六井。不过短短一年之内,杭州就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湖面貌焕然一新。

除此之外,苏轼还用所疏通挖取的葑泥,修建了横跨南北的长堤即苏堤,上设六桥,堤边植桃、柳、芙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黄昏划分出的时间线,现代与古迹交汇,一瞬间恍若隔世。夜幕之下的杭城,纵使在现代灯光映射下,依旧不失它的古雅。当有一日,你亲眼看过她的柔情,也许就会明白,为什么明明在那动荡不安的朝代,文人墨客,皇室贵族依旧流连于临安城中。四季所带来的美好,在这里完美呈现。春观苏堤春晓,夏至曲院风荷,秋夜平湖秋月,东赏断桥残雪,灵隐钟声,雷峰夕照,百年时光又怎么够看。如果有一天,你看够了朔北的豪迈潇洒,也该来杭城看看这温柔的江南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