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前,美国曾一度放弃重型坦克的研制,但是随着二战的爆发又重视了起来,只不过此时的美国在装甲武器方面不仅缺少设计经验,对装甲武器的认识更是匮乏,基本上属于一边看别人打二战,一边从中学习经验,T1重型坦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型坦克的研制在1939年9月恢复,也就是二战刚刚爆发的时候,T1重型坦克的研制则是1940年5月,它的初步设计受到30年代多炮塔坦克的影响,一度想要打造成一款集各种火力于一身的重甲武器。

初期的坦克设计拥有两座主炮塔,各自安装一门T6型75毫米炮,可以用于发射榴弹支援步兵,辅以7.62毫米同轴机枪,另外有两座小型炮塔,它们安装37毫米炮,以二战初期的水平来看,它们似乎主要用于发射穿甲弹执行反坦克作战,除此之外设计师还给坦克计划了20毫米机炮,以及航向机枪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早期设计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单炮塔坦克已经在实战中证明了其优越性,之后坦克设计被修改,只安装了一座铸造炮塔,炮塔内武器为一门高射炮改装的3英寸炮,和一门37毫米同轴火炮,车体前部还有2挺航向机枪,炮塔顶部还有一挺.50防空机枪。虽然不再是多炮塔结构,但是这武器配置依然让人眼花缭乱。

相比之下,后续的设计已经有了更多的可行性,当年8月获准生产。坦克拥有铸造的车体和炮塔,车体首上装甲厚83毫米,首下厚70毫米,炮塔四面厚度均为83毫米,正面还有102毫米的炮盾。这样的防护虽然不差,但是车体本身高大,这造成坦克吨位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坦克的重量过大,空重都将近60吨,动力系统成了一个大麻烦,最后选择了G-200风冷径向汽油机,保证了基本的动力输出,,最大公路速度约为32千米每小时,但随着而来的是传动结构的设计,因为尝试了多种设计,于是T1在这时被分成几个不同的子型号。

在制造完成的3辆原型坦克中,有一辆采用电动变速箱,它被称为M6A2,另外两个采用液力变速箱的样车分别被称为M6和M6A1,至此坦克的设计基本完成,其他方面主要是一些小修小改,例如改进指挥塔什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坦克在1942年左右具备了生产的能力,军械公司也迫切希望军方订购,甚至极力促成坦克出售给英军部队的交易,但是军方并不傻,因为T1的各个子型号坦克不具备优势,性能水平一半,而且当时军方认为M4谢尔曼中型坦克将更具有可行性,它更利于工业生产,综合性能较高,并且尺寸更小的它也方便跨大西洋运输。

起初美国曾打算将T1各型号坦克以250辆的月产速度进行生产,1942年9月左右将其产量降低到100余辆,之后又下调到40辆,这一系列的变化基本宣告了T1重型坦克的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已经生产出来的样车并不能浪费,一部分被用于国内的巡回展示,向公众“秀肌肉”压汽车之类的,这对于战争债券的销售倒很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时,还有一款实验性的M6A2E1重型坦克出现,它其实是美军考虑到可能需要攻坚作战而研制的坦克,例如进攻齐格菲防线,这就需要一款具有重甲和重炮的坦克。M6A2E1将正面装甲增加,据说相当于190毫米垂直钢装甲,炮塔改为T29重型坦克的,安装T5E1型105毫米炮。这些变化让坦克看起来似乎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但是动力系统没有改变,坦克实际上机动性非常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