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夫神庙,又作荷鲁斯神殿,是位于埃及尼罗河西岸城市埃德夫的一座古埃及神庙。它是继卡纳克神庙后最大及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神庙,该神庙除了用作供奉鹰头神荷鲁斯之外,同时也有祭祀活动的功能。重要的是,在埃德夫神庙之内的墙壁上,还刻有不少铭文,为后世学者提供了诸多关于古埃及与希腊罗马时期的资料,其中包括语言学、神话学及历史学等等。
古埃及的母亲河是尼罗河,但经常会发生泛滥,导致古埃及农业受到重创。但是埃德夫神庙却一直建立在高处,即使尼罗河河水汹涌,也无法触及神庙半分,所以埃德夫神庙也就成为了埃及保存最完整的神庙。
然而时间是最可怕的,随着古埃及地区风沙的日益增大,非洲地区的地势也在逐渐变高,埃德夫神庙也从此长眠于土中,深埋在12米的沙土以及由尼罗河沉淀的淤泥下。1798年,法国远征军进入埃及地区,并偶然发现了神庙的塔门顶部,致使埃德夫神庙得以重见天日。
1860年,法国的埃及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到达埃及,他对古埃及文化 产生兴趣,于是便经过当地允许,开始了与助手发掘神庙的工作。马里埃特通过勘测发现,埃德夫神庙内部整座神庙面积约为8400平方英尺,从塔门至北面尽头的墙壁长度超过150英尺。神庙塔门高36米,墙内外侧都雕刻有众多的神话人物画像,专门用以歌颂古埃及的神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考察过程中,他们惊讶的发现一个更令人震惊事实,原来埃德夫神庙内居然还有一处地下室,并且地下室内尘封已久的东西仍保存完好。马里埃特认为,地下室内的物品之所以能够没有遭到破坏,与埃及干燥的环境是完全分不开的。在反复搜寻下,马里埃特与助手们有了更新的发现,地下室一处桌案上,摆放着一摞莎草纸文献,通过初步解读确定,该文献的名字是《莱丁纸草》。
与此同时,文献中还记载了一宗民事纠纷案件,案件经过大概是:一位叫麦西的孩子,幼年时丧父,其父留下一块作为遗产的份地。然而麦西的亲戚想瓜分这块土地,便与之争夺,气得麦西的寡母就告到当地官员处,请求给予正当裁决。官员通过查看档案发现,麦西与母亲的确具有继承权,于是便秉公执法将土地判给母子。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埃及实行男女平等制度,妇女和男子一样有权继承遗产。
《莱丁纸草》的出土,从侧面阐释了古埃及王朝社会的两面性,既有严刑峻法的一面,也有男女平等的先进制度,同时也存在社会矛盾尖锐的弊病。
如今的古埃及重要档案文献,诸如《帕勒摩石碑》、《莫斯科数学纸草》和《莱丁纸草》等,非都保存在档案出土国埃及的开罗博物馆。而是分别保存在意大利的帕勒摩博物馆、俄罗斯的莫斯科博物馆和荷兰的莱丁博物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凝聚的瑰宝。
文物是历史瞬间的凝结,它们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点,古埃及文明值得我们重视与珍惜,只有保护好文物,我们才能追忆过往人类的脚步,用更加坚定的勇气迈步昂首走向未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