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月31日,武汉一京东物流宝丰配送站,42岁的尚黎明在管理站点的同时,兼顾搬运和运送医疗物资到医院的任务,每天工作超12小时。(点击图片跳转:疫情之下,守护一座城的武汉面孔)△ 2020年7月15日,江洲镇北面堤坝,东部战区空军某师驻浔部队检查水位高度。

编者按:您现在看到的,是新京报摄影图片部2020年度个人作品系列。这一年,我们用镜头凝视时代,记录浪潮下的平凡和伟大。

本期出场的,是新京报资深摄影记者陶冉。

2020年是特殊的。疫情、洪水、滑坡……人类在种种灾难面前,显得格外渺小。

回想年初在武汉的65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举着被塑料膜包裹的相机,40余次进入隔离病房,在熟悉又刺鼻的消毒水气味中,记录患者生的渴望,医护人员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信念,以及离别的泪水……

所有的真情流露,都是以“大爱”为蓝图,而这“大爱”,掷地有声。

——陶冉

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

△ 2020年1月29日凌晨1时43分,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由于夜间气温低,负责看守工地的值班人员小熊(化名)披上了棉被。(点击图片跳转:多图直击 | 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昼与夜)

△ 2020年2月,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摘下口罩的北京援鄂医疗队员(部分)。(点击图片跳转:战“疫”印迹:口罩背后的脸庞)

△ 2020年2月26日,患有新冠肺炎的产妇通过剖腹产顺利产下了一名未受感染的新生儿。(点击图片跳转:武汉直击 | 新冠肺炎妈妈的艰难产子路)

△ 2020年3月31日上午,武汉市民自发上街,挥舞国旗送别北京援鄂医疗队员。(点击图片跳转:英雄归来!在武汉,北京医疗队的65个日与夜)

△ 2020年3月26日,武汉,霞光照亮了这座城市。(点击图片跳转:一位摄影记者的65天武汉记忆:7万张照片,读懂这座城市)

从武汉返京后,我跟随安贞医院的医护人员前往大兴西红门镇,记录了他们为当地居民进行近千例核酸检测的日与夜。

△ 2020年6月22日,北京西红门镇金星村,入夜后,医护人员仍在等待有预约的村民来做核酸采样。(点击图片跳转:多图直击疫情高风险地区,核酸采样点医务工作者的日与夜)

六月的北京,疫情形势依旧不容松懈,厚重的防护服无疑成为了呼吸的一道枷锁,但经历过武汉最艰难时期的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 2020年6月17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核酸提取区,检验技师将配置好的PCR反应体系放入传递窗,准备到扩增区进行核酸扩增检测。(点击图片跳转:多图直击北京核酸检测实验室,日均40万的样本到底怎么检测?)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七月洪水泛滥的时候,我又马不停蹄地独身奔赴江西、湖北。在齐深腰的洪水里,我看到当地村民自发化身为“巡堤人”,日夜坚守保护自己的家园,也许我叫不出其中每一位无名英雄的名字,但我知道这是一群胸怀大爱的中国人。

△ 2020年7月14日上午,航拍鄱阳湖及其周围村庄受灾情况。

△ 2020年7月15日,九江市江洲镇,村民转移家中电器。

△ 2020年7月14日,江西省九江市江新洲渡口,由江洲镇撤离的村民乘坐轮渡抵达新港镇。

△ 2020年7月15日,江洲镇北面堤坝发现渗漏情况,东部战区空军某师驻浔部队前往堤坝进行抢险。(点击图片跳转:站在洪水前面的人:此刻,我们都是江洲儿郎)

△ 2020年7月19日,江州镇团洲村,消防队员冒雨救援。

△ 2020年7月19日,江州镇团洲村,接到村民求助后,消防队员前去救援。

△ 2020年7月17日,江洲镇北面堤坝,夜间巡防队员借助手电筒灯光排成一字。

△ 2020年7月20日,江西九江共青城市浆潭联圩开闸行洪后,洪水涌入蓄洪区(图左区域)。

△ 2020年7月22日,湖北恩施州屯堡乡马者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

△ 2020年7月22日,马者村沙子坝滑坡,周边路面开裂。

△ 2020年7月23日,马者村,小朋友在帐篷外玩耍。

每一个家庭都应该被守护

九月,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祖国。英雄归故里,浩气存天地。

△ 2020年9月27日,沈阳,搭载着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的国产运-20专机通过水门。

△ 2020年9月27日,沈阳,第七批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迎接仪式。

△ 2020年9月27日,沈阳,参加活动的志愿军老兵向战友遗骸敬礼致意。

△ 2020年9月27日,沈阳,载有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车辆驶向烈士陵园。

△ 2020年9月27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礼兵护送烈士棺椁步行进至地宫。

△ 盖有国旗的烈士棺椁。

每一种家国情怀都是无私的。“大道”虽无形,但“大爱”,却有声。这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魂。

持续,未完:

-The End-

编辑:陈婉婷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