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吕不韦''献妾盗国''的传奇故事,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吕不韦、嬴异人、华阳夫人、安国君嬴柱等人物,却忘记了比这些人更重要的一个人物——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试想,秦昭襄王乃当时秦国主宰,没有他的首肯,嬴异人能成为太子嬴柱的嫡子吗?吕不韦之诡计能成功吗?

那么问题来了,比狼还狠、比狐狸还狡猾的秦昭襄王,为什么会坐视吕不韦奸计得逞呢?

秦昭襄王:狼与狐狸的化身

秦昭襄王又叫秦昭王,本名嬴稷,乃秦宣太后芈月与秦惠文王嬴驷之子,在位56年,为东方六国所惧。其为人可用两个比喻概括:狼一样的凶狠,狐狸一样的狡猾。

秦昭王在位期间,发生了5次大战,分别是:伊阙之战,歼灭韩魏联军24万人,打残韩国;五国伐齐,使春秋第一霸主齐国从此一蹶不振;鄢郢之战,占领楚国副都鄢与都城郢,楚国元气大伤;华阳之战,大败魏赵联军,魏国元气大伤;长平之战,坑杀赵卒40万,赵国元气大伤。可以说,秦昭王在位,除燕国外,其它五国皆元气大伤。

而在秦国内部,秦昭襄王铁腕治秦。为秦国立下大功的白起,只因不太听话,且对主上心生怨气,秦昭襄王竟然赐死了他。秦昭襄王母亲芈月专权,朝堂上楚系势力横行,秦昭襄王也不轻饶,将母亲废黜,并驱逐楚系权贵出咸阳。

秦昭襄王不只是狠,也非常狡诈。比如公元前299年的''武关会盟'',秦昭襄王约楚王在秦楚边境的武关会谈,却中途将楚怀王挟持至秦国,幽禁楚王,致使楚王客死咸阳。

在战略谋划上,秦昭襄王也棋高一着。比如灭东周那一战,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携西周君与燕、楚、赵等国合纵抗秦,逼近函谷关,秦昭襄王不发兵狙击,却派秦军直捣东周之老巢洛阳,灭了东周。

秦昭襄王知道吕不韦的计策吗?

秦昭襄王如此雄才大略,吕不韦在他眼皮子底下耍阴谋诡计,他知道吗?

首先,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再次发兵围困赵都邯郸。在赵国做质子的嬴异人及吕不韦被赵兵追杀,逃回秦国。逃回秦国后,吕不韦等于是在秦昭襄王眼皮子底下实施他的计划了。

而此时,秦昭襄王离去世还有5年时间,身体健康,脑子清楚,还在指挥秦军东征西讨。

接下来,吕不韦说服华阳夫人收嬴异人为义子,并举行了热烈而庄重的仪式。此举关系重大,是吕不韦整个计划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完成了这一步,后来嬴柱即位,嬴异人被立为太子就水到渠成了。而嬴异人成为太子,将来就必然继承王位,那吕不韦做秦国的丞相就有保障了。

这么重大的事,自然要慎重对待。一则,华阳夫人必须要经过当时的太子、自己的丈夫嬴柱同意,二则,嬴柱还要将此事告知父亲秦昭襄王。以秦昭襄王之智,他必会思考华阳夫人收嬴异人做义子的意图,必会了解孙子嬴异人的经历,当然,也就知道了吕不韦此人。但他并没有理会吕不韦。

如果说,嬴异人和吕不韦刚刚回国,秦昭襄王有可能对他们还不太了解,那么第二年应该很了解了。因为在归囯第二年,即公元前256年,周赧王说服东方诸国合纵抗秦,秦昭襄王命秦军直捣周赧王老巢洛阳,当时嬴异人就参与了此次战争,负责监军。

此战本该由太子嬴柱指挥,由于嬴柱身体不好,嬴异人替父出征,不辱使命,灭周而还。归囯后,嬴异人还仔仔细细向秦昭襄王做了汇报。所以,嬴昭襄王不可能不关注嬴异人和他的身边人吕不韦。

只是,为什么秦昭襄王还是没有理会吕不韦,任其奸计得逞呢?

嬴稷坐视吕不韦奸计得逞的真实原因

其实,秦昭襄王在考虑另外一件事:秦国朝堂之上的''楚系势力''。

秦昭襄王的母亲秦宣太后芈月来自楚国,公元前306年,19岁的秦昭襄王即位,因年纪轻,由秦宣太后摄政。3年后,秦昭襄王22岁,举行冠礼后亲政,但秦宣太后并不放权,反而开始专权。秦宣太后任命了大量的楚国贵族做官,比如著名的''楚系四贵'':

1、秦宣太后弟弟魏冉,丞相;2、秦宣太后弟弟芈戎,将军;3、秦宣太后儿子公子芾,泾阳君;4、秦宣太后儿子公子悝,高陵君。

''四贵''权力太大,让秦昭襄王难以施展抱负。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在范雎的支持与策划下,废黜秦宣太后,罢免魏冉、泾阳君、高陵君,清除了前进障碍。

然而,楚系势力终不能完全消除,因为姻亲关系,连秦昭襄王都成了楚系的儿子,怎能除得干净。

到秦昭襄王晚年,楚系势力又有抬头,以华阳夫人及其弟阳泉君为首的楚系势力在朝中颇有话语权,但秦昭襄王已经老迈,没有时间来对付他们了。再说,如果仓促应对,会引起政局大动荡。

这便是秦昭襄王平日思考的主要问题,他解决不了。可是现在吕不韦和嬴异人来了,秦昭襄王想,也许他们可以解决。

嬴异人在赵国为质多年,他不是楚系,却又是楚系之领袖华阳夫人认可并支持的继承人。若嬴异人即位,楚系不会反对,政局不会动荡。

吕不韦也不是楚系,此人计谋一流,他若当权,必然会对楚系势力进行打压,这有利于秦国的长远发展。

几年后,吕不韦为相,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此:吕不韦罢阳泉君,惩华阳夫人,楚系受到很大打击,王权得到加强。

可见,秦昭襄王不是坐视吕不韦奸计得逞,而是乐见其成,因为吕不韦的成功,也是大秦的成功。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