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日,据央视《今日亚洲》此前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台记者于早些时候获准对中国“天眼”进行了实地探访,记者感叹道:“中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实力令人侧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12月初,美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坍塌后,位于中国贵州省平塘县的射电望远镜成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与此同时,中国宣布“天眼”将从2021年起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引发高度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中国“天眼”的口径高达500米,是目前全球最大也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美媒记者说:“中国‘天眼’直径超过5个足球场,用于对外太空进行天文观测。”由于采用了轻型支撑系统,中国500米口径“天眼”馈源舱平台的重量仅有30吨。相比之下,坍塌前的美国“天眼”,300米口径阿雷西博望远镜的馈源平台有近千吨重。美媒记者报道称:“在这里,我还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天眼’方圆5公里之内都被划为‘电磁波宁静保护区’,因为科学家们希望接收到的是数百万光年之外的电磁波,而不是附近路人的手机信号。”据《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介绍,中国“天眼”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天文研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提供独一无二的素材。中国现在以更为开放的态度向全球提供研究设施,希望不仅能为中国的天文研究提供佐证,也能为世界的天文学界提供更多的观测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中国“天眼”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6年落成,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启用。法新社曾发表评论:“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天文观测领域一直处于追赶状态。‘天眼’的建成以及开放,再次凸显了中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