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寿山石中的特殊品种,因产于福建寿山村坑头溪两岸水田及河流底部的沙砾层中而得名。其质地细腻、温润,手摸有滑感,并常有石皮、红格、罗卜纹等标志。田黄作为我国特有的“软宝石”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福建寿山一块不到1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此产量极其有限。
据民间传说,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的山川岚气藏纳,林壑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蕴藏于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
“田黄” 声名显赫,任何一个宝玉石收藏家,都以能够收藏到田黄为荣。它“无根而璞”,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就是人们心目中的“万石之王”、“石中之帝”。它高贵、珍稀,在整个地球上都绝无仅有。
“灿如金,润如玉,凝如脂”。田黄石因其特殊的生成方式、天生的色泽、独特的刀感稳稳占据了印石之王的宝座,这也难怪田黄印章的收藏价值如此之高。
天生帝王之色
《易经》中说:“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中国古代文化中,黄色乃“地气之光色”,无论是“有骊有黄,以车彭彭”的黄色神马,还是“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耳”的黄玉,还有“茀厥丰草,种之黄茂”的嘉谷和“彼都人士,狐裘黄黄”中的黄色狐裘,都代表了极为美好的事物,黄色在文化意义上受到了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喜爱。
田黄石色呈橘黄,晶莹透亮。在清朝黄色更是皇族御用的颜色,田黄治印普通人家根本不敢用,这使得好的田黄石材流入宫廷,为能工巧匠所用,得以发挥。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田黄石“三希堂”玺、田黄石“信天主人”玺、田黄石“长春书屋”玺等……都是其中的名品,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也收藏有多枚田黄石薄意未刻章。
物以稀为贵
田黄仅仅产出于福州寿山溪旁一段水田之下,所以有“无脉可寻,无根而璞”一说。然而田黄自宋代被开采以来已经经历了800余年的历史,资源早已面临枯竭。好的田黄石更是有市无价,古语曾云:一两田黄三两金,诗人郑洛英更是感叹“别有连城价,此石名田黄”了。现今,业内早已克论,上好的田黄一克甚至达到了几万几十万。
柔而易攻,刀感极佳
类比其他印石,青田石刻制时石屑纷飞,昌化石石粉四溢,而田黄石却似乎像刻肥皂一样,出现的类似卷状,这使得雕刻艺人可以行云流水随心所欲。这样幼嫩细密、油脂感极强又有韧性的质地,其他印材不能望其项背。
田黄外观特征:
① 色泽(颜色及光泽):田黄的颜色有黄、红、白、黑。常为褐黄及褐红过渡颜色。油脂光泽。
② 结构特征:田黄都有“萝卜纹”。“萝卜纹”是田黄最重要鉴定特征。田黄有时可见“红格”或“红筋”是由褐铁矿充填细小裂隙而成。
③ 外壳(外皮):田黄有时可见一层薄的外部皮壳,表皮颜色与内部的颜色明显不同。外部为褐黄,内部为白色的,叫“金包银”。外部为白色,内部为褐黄的,叫“银包金”。
④ 质地:田黄的质地细腻。手摸,有滑腻感。
⑤ 透明度:田黄的透明度由不透明至半透明。透明度好的,可称“冻状”。
田黄鉴别方法:
①测量石质。运用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石质进行测试,以确定其主要矿物组成以及样品的密度。
② 观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黄砾石形态通常为单调的浑圆状,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黄表面的大小不规则状凹坑与沟槽。
③观察石皮。仿制的石皮质地较干涩,皮色较鲜艳、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质地较细滑,色泽较柔和,颜色不十分均匀,非常自然。
④观察石色。经染色处理的田黄仿制品总体上颜色较均一,有些过于鲜艳,有些过于色浓,不够柔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