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茶学/03

贡茶从李唐王朝开始形成制度,历代相传,延续几百年之久

是不是经常会听到别人说:“这个茶以前是贡茶,皇帝喝得,特别好”。所以?贡茶=皇帝喝的=好茶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细细理一理贡茶的始末,什么是贡茶?

01

贡茶起源

贡茶初始,只是作为各产茶地的官吏征收各种名特茶叶作为土特产进贡皇帝,属于土贡性质。土贡最大的特别不是产品有多好,也不一定就是往上上贡,皇帝就会吃、会用。土贡主要代表的是一种皇权的象征,代表这块行政区归皇权管辖,古代臣民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从政治上来说,上贡更是代表着一种对皇权的臣服。

(有木有想起南北宋和北宋政权签订的两个不同的盟约?北宋和辽签订的《澶渊之盟》,那时候打仗还输的没那么惨,还是兄弟盟约,辽讹诈一点北宋钱财和茶叶,但是南宋和金签订的《绍兴和议》,就完全表示了一种臣服,因为打仗连皇帝都输给人家了,这个时候南宋就只能向金称臣了,并且类似每年上贡的那种骚操作,给金、给银、给绢、给茶叶。)

02

唐代贡茶

图:大唐贡茶院

茶叶,自唐朝开始,除了土贡外,还专门在重要的名茶产区设立贡茶园,由官府直接管理,细采精制,督造各种贡茶。唐代受很多文学家、诗人,饮茶作诗,以示风雅。到后面帝王将相以及文人雅士经常举办茶宴、茶会等。茶叶被上层人士追求,喜爱,并且影响到了皇帝,于是到后来皇帝设立官营督造专门生产贡茶的贡茶院就产生了。唐朝最著名的贡茶院就确定在湖州长兴和常州义兴(现宜兴)交界的顾渚山。据说传说是因为茶圣陆羽推荐顾渚紫笋,受到好评。

根据《长兴县志》记载:顾渚贡茶院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至明朝洪武八年,历时605年,在唐代,产值规模之大,“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制茶工场有“三十间”,烘焙灶“百余所”,每岁朝廷要花费“千金”生产万串以上(每串一斤)贡茶。数字十分惊人。

03

宋代贡茶

图:宋代北苑贡茶

到了宋代,茶叶更是到了一个巅峰期,连宋徽宗皇帝都亲自写了一本《大观茶论》。皇帝喜欢,那大臣肯定是投其所好的。因此,宋代的贡茶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保留原来的顾渚山贡茶院之外,又在福建建安专门设立了:北苑贡茶。专门采制龙凤饼茶(使与民间茶有区别),专供朝廷。

数量上从宋代初期,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仅献五十片,后来到了宋徽宗宣和年间已经到达四万七千一百余片。可见北苑贡茶的发展。

当然官贡是很讲究的。欧阳修诗中写道:“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试新茶”。

每年采制新茶前,那都是要举行隆重开焙仪式,所有人都要向远在京师的皇帝遥拜,造出第一批新茶,也是快马直送京师。完全不会比“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逊色。这就是真的皇帝亲口喝的茶。

04

元明清贡茶

图:炒青绿茶(西湖龙井)

元朝,仍继续保留着宋朝遗留下来的御茶园和官焙。同样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实际上没有清朝满人被汉化的彻底,能保留前朝的算不错了。

到了明朝,蒸青团饼茶渐渐减少,明朝改贡茶为炒青散茶,茶的种类开始变多。虽然明朝的汉人文化也是一大高峰,但是相比较精分的宋人,明朝对于茶叶还是比较淡定的,毕竟大“爸比”朱元璋粗犷,提倡俭以治国,取消了团茶,改散茶,贡芽茶。

根据清代《枣林杂俎》说“明朝不贵闽茶,即贡,亦备宫中涴濯瓶盏之需”。可能贡茶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我也想试试洗得干净哇)。

到了清朝制茶就更加精进了,外形千姿百态,同时创制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等等。广大茶区形成了多种茶类的贡茶。比如两大一言不合就爱去江南浪的皇帝康熙和乾隆:那些年康熙和碧螺春的事儿、乾隆和西湖龙井不得不说的故事等等。

最后,古代贡茶制度无论土贡还是官府直接督造,都给当地茶农带来了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代皇帝对贡茶品质的苛求和不计成本的求新欲望,迫使历代贡茶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促进了制茶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双刃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