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如果有人告诉秦国人将一统天下,秦国人只会淡淡地回你两个字:“别闹。”不是秦国人谦虚,当时的中原霸主,实非秦国而是魏国。
战国初期,魏国利用李悝变法,采取鼓励农业生产,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等一系列措施,魏国国势强盛,一跃成为中原霸主。随着兵家“亚圣”吴起的强势加盟,魏国更是如虎添翼。“魏武卒”横行天下,尽得河西之地。特别是在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中,吴起率领5万士兵,500辆战车,3000骑兵,大破秦惠公的50万秦军,秦国基本被打服。
魏国势力的扩张,近邻韩、赵首当其冲。魏军进攻赵都邯郸,赵国向齐求援,齐军在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军。公元前342年,魏国又进攻韩国,齐国还是“围魏救赵”的老调调,派田忌、孙膑率军救韩,在马陵之战中又将魏军击败。庞涓战死,公子申被俘,十万魏军损失殆尽,从此魏国由盛而衰。
秦国趁机从西方攻击魏国,夺回河西之地,赵国也从北边南下中原进攻魏国,魏国险象环生。
面对齐、赵、秦分别从东、北、西三方面的围攻,楚国又在南边蠢蠢欲动。魏惠王在庄子的好朋友、曾经说出那句经典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魏相惠施的建议下,放下身段,“折节事齐”,与秦修好。
公元前334年,魏君带着韩国等一众小国到徐州会见齐君,尊奉齐君为王,也就是齐威王。齐威王也不好自己个儿称王,又反过来奉承君,称为魏惠王。魏惠王也就在半推半就之间称王,史称“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是战国时期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从此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一去不复返,名分上的最后一丝优越感,也荡然无存。顺道说一句,此徐州,非江苏徐州,乃山东枣庄。
“徐州相王”使中原大地出现了齐魏一大一小两个王,周天子是敢怒不敢言,长江流域却传来了一声怒吼,发声的便是楚威王。
楚国是整个中华大地上第一个称王的周天子分封诸侯国,楚威王认为齐魏称王侵犯了楚王的唯一性和尊贵地位,“寝不寐,食不饱”,十分愤怒。
往前面说,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史称“东周”,周王室已不复往日荣光。前741年,熊通杀死其兄之子,自立为君。前704年,楚国攻打随国,要求随侯前去转告周天子,提升楚国的名位,被周天子拒绝。熊通十分愤怒,“伤自尊”了,于是自称尊号为王,是为楚武王,这也是“自尊”一词的由来。
被“伤自尊”的楚武王也不愧这个王的称号,在位50年,利用铁腕手段四面出击,独霸江汉平原。除了“自尊”,与绞国战后的“城下之盟”也是楚武王的发明,他的夫人邓曼也是个传奇人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县——权县,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县长——权尹也是楚武王设置和任命的。当然英明神武的楚武王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那就是和氏璧。卞和三次献璧,楚武王的老哥砍了人家一条腿,直到他的儿子楚文王才真正发现了这块稀世珍宝和氏璧。
楚国虽在春秋早期便已称王,但位处长江流域的楚地,一向被视为蛮夷之地,中原诸侯自然瞧不起。楚之王号也不被中原诸侯认可,中原诸侯从来都以楚国的真正爵位“楚子”来称呼。后来吴越也先后僭越称王,也是关起门来的自娱自乐行为。吴王夫差与晋文公会面时,晋文公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让夫差将那个破王号给收起来,夫差也不得不从。
公元前334年的“徐州相王”齐魏二国互相称王,开启了中原诸侯称王的先河,而且是得到别国承认的非自嗨行为。
公元前325年,秦君见齐、魏称王,也自立为王,是为秦惠文王。同年为了缓解韩、魏之间的关系,魏惠王又与韩君互称王,韩君也就成了韩宣惠王。至此,中原诸侯便有了齐、魏、秦、韩,加上长江流域的楚以及周天子六个王。
此时已然是战国中期,天下仍然一片混乱。公元前323年,在公孙衍的努力下,魏、燕、赵、韩、中山五国盟会,互相称王,使成“五国相王”。至此,战国七雄之秦、齐、楚、赵、韩、魏、燕,齐齐称王,中山、宋国等二流国家也先后称王。
楚国是诸侯称王的始作俑者,魏国先奉齐为王,逼秦为王,迎韩为王。后又组织“五国相王”,可以说魏国才是天下诸侯纷纷称王的总操盘手。
“五国相王”之后,赵武灵王认为赵国的实力还没有达到王的要求,于是在国外去王号,改称君,其子继位后方称王。由此七国称王的顺序应为楚、齐、魏、秦、韩、燕、赵。
物以稀为贵,天下诸侯纷纷称王,王就显得不那么尊贵了。
公元前288年,秦相魏冉建议秦昭襄王称帝,以示尊贵和与诸侯的区别。同时邀请齐闵王共同称帝,是为东西二帝。后因合纵连横的各种博弈,二者相继取消帝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第一位皇帝诞生,从此延续二千多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