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没聊枪了,这篇回到正题,和大家聊聊二战早期反坦克步枪的事儿。主角就是比较没牌面的英国博伊斯。

咱们都知道反坦克步枪是一战时期的德国人先弄出来的,而英美法这边虽然在一战期间也有研发这类武器,但一战德国那批A7V坦克总共才产了20台,所以协约国这边对反坦克武器的研发并不积极。直到1934年,英国人看着当上总理的希特勒总归嗅到了一点不祥的味道,而且苏联的机械化大纵深战略也让各国都感觉到坦克似乎会成为下一场战争的主角。因此英国人也开始了步兵反坦克武器的研发。

当时英国的轻武器委员会让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的设计总监亨利·博伊斯(Henry·Boys)负责这个项目,要求是这种武器能下放到排级,要在100码(91米)距离上击穿16mm的装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左到右分别是德国一战13.2mm,英军.55博伊斯,美军.50 BMG,战斗民族14.5mm)值得注意的是这四款早先用于反坦克的子弹中只有.55博伊斯采用了带环设计,他们是多怕炸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用.55弹之后,百码内对均质钢板的穿透力面前满足英军要求,英军对这货表示满意,并与1937年11月采纳。不过到当年设计师博伊斯因意外去世了,而英军为了纪念这倒霉的设计师,就把它的遗作改名成了博伊斯,Boys。

这把枪的结构没啥特色,就一栓动,当然为了抵抗大口径枪弹的膛压,它的枪机有2组闭锁凸隼,每组三个。上置5发弹匣,枪管枪机和枪身并非刚性连接,而是有个弹簧缓冲,每次发射时博伊斯的击发部件会在枪身框架后坐一小段距离用来降低后坐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枪口的大型制退器和橡胶枪托缓冲垫少不了,不过即便如此,很多英军还是表示射击这货的时候肩膀就像被人用木棍狠狠抽了一棒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100码内堪堪满足16mm的穿透力真的不算很出色,尤其是到30年代末时,各国的坦克的正面装甲普遍20mm以上,博伊斯的入射角稍微偏一些或者距离远一些就对坦克无效。其实当年各国都面临这个问题,德国是采用了7.92mm的小口径弹以及穿甲部采用次口径钨芯弹的方法来提高穿透力,在100米内能够击穿30mm装甲。

而苏联则是直接粗暴的增口径,增装药,用了14.5x114mm的弹来反坦克,采用钨芯弹时对均质钢板穿透可达40mm。

英国人是直接在1939年采用了更轻质的弹头,初速是从原先的760m/s提高到了884m/s,穿透提高到了23.2mm。在二战早期,他们确实用这货抵御了太平洋日本人的脆皮坦克和德国人的一号二号,话说芬兰人当时也采购了不少,冬季战争时期芬兰人用博伊斯可以有效击穿苏联的T26脆皮坦克。

(一名持博伊斯的芬军)

不过博伊斯也就只能在二战早期蹦跶了,即便是1942年英国人给他开发了次口径钨芯弹,它百码穿透力也不超过30mm。而这个口径已经无法威胁到越发肥壮的坦克。而且博伊斯重16公斤,人家苏联14.5mm的PTRD-41也就才17公斤,所以这货在穿深达100mm的PIAT肩扛迫击炮问世以后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