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在我们的认知里是一种吸血的生物。它们经常躲在河边的石头下、稻田里或者水塘中,当你进入它们所在的水域,腿上和脚上有时就会吸附上这些小东西,这不但会吓你一跳,在去除它们的时候你还会发现,这些小东西的吸附力不是一般的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小时候家在农村,整日里下河捉鱼摸虾没少和这些小东西打交道,刚开始还很怕,被吸得多了也就慢慢习以为常,还总结出了一些对付它们的经验。比如发现吸附在身上的水蛭不要直接用手去拽,可以用手拍打它们、用火去烤它们的身体或者在它们的身上撒盐等,这样水蛭自己就会掉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别看在这里讲的轻松,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笔者都对水蛭没有一丁点的好印象,甚至算得上是童年阴影。不知你对它们的印象如何?不过慢慢对水蛭了解以后发现,这些吸血小虫似乎还不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蛭俗称蚂蟥或水蚂蝗,世界各地都有它们的分布,可以分为吸血和不吸血两大类。淡水环境生活的水蛭种类最多,仅我国就存在着100多种。多数水蛭喜欢捕食一些比较小的蛞蝓、蜗牛、蚯蚓等无脊椎动物,部分种类喜欢以一种暂时性的寄生方式来吸食宿主的体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蛭不但种类繁多,而且不同种类的大小也各不相同。在我国最常见的是宽体金线蛭、茶色蛭和日本医蛭,它们的长度一般在3-5厘米,宽体金线蛭最大能长到13厘米左右,据介绍有一种亚马逊巨型水蛭可以长到45厘米长,10厘米宽!

常见的水蛭有一个很明显特征,头尾部各有一个吸盘。它的头部吸盘明显小于尾部吸盘。关于人们被水蛭吸血总是“后知后觉”的原因,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开始人们普遍认为,水蛭在吸血时会释放一种类似于麻醉剂的物质,让人感受不到被皮肤刺破的疼痛感。但在一些西方科研人员研究后发现,水蛭的唾液中没有类似麻醉剂的成分,那只不过是一个传言。

同时,最开始人们还认为水蛭在吸血时可以释放扩张血管、防止血液凝结的因子,可以用于医疗。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医疗上就有针对水蛭这一特性的“放血疗法”,用于降低血压等。

到了19世纪这再次被一些西方研究人员认定为“伪科学”。但这一次他们没有否定水蛭拥有扩张血管、防止血液凝结的功能。在美国,甚至到了20世纪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水蛭疗法”就是“妖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否定水蛭以上功能的同时,西方研究人员也对“被水蛭吸附后很难感觉到”做出了推测,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在水中人们的注意力分散;腿部皮肤不敏感;衣物摩擦以及水温水压等,导致水蛭破开我们皮肤时的痛感较不明显。

关于以上的两种观点,你认可哪一种?笔者其实更倾向于前者。如果你被水蛭吸过可能也会这样认为。因为先不说水蛭刚离开皮肤时,伤口血流量相对较大而且在短时间内不会凝结。就以蚊子为例,它破开皮肤后我们都能感觉到,更何况水蛭造成的创口要比蚊子大得多,怎么可能会被我们忽视呢?

当然,第二种观点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有资料显示英国曼彻斯特皇家医务室在1831年间就使用了约50000个水蛭,很显然关于水蛭在医疗上的应用一直在持续。在过去的20年里,水蛭已经被用于包括偏头痛、膝盖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等诸多医疗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FDA在2004年将水蛭列为一种能处理静脉淤积的血液的医材。而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医理论中,早就将水蛭认定为中药药材,对其药理药性也有着详细记录,并被录入《中国药典》。

在我国水蛭还有着“医蛭”的雅称,一般是指宽体金线蛭、茶色蛭和日本医蛭这三类。据介绍随着对水蛭药用价值不断开发,需求量增大,已经有专业水蛭养殖户出现,而且市场前景看好。所以,如果你在野外遇到水蛭,又不害怕它,不妨四处找找,也许能成为你一项不错的额外收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