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到底是松,还是紧?

松开发人体极限,还是紧?

抻筋拔骨都快成为了口水词,

真正的抻筋拔骨您见过吗?

很多人都把内家拳的松放在了第一位,其实这是不对的。

很多朋友不细致的研究拳理,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这三个拳没有一个是把松放在首位的,都讲的是松紧结合。

陈鑫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说中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

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

唯有五阴并无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太极拳自己就讲,纯阴(松)无阳(紧)是软的,没法应用的。

形意拳八卦掌拳谱中说:紧四稍,也就是牙齿,手指脚趾,头,舌头都要用力紧起来,这一点是不是就与大家周身放松的普遍认知相背离呢?

为何现代人练功不出功夫?现代人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人天性好逸恶劳。所有能让大家省力气,又以为能起到好效果的功法一定可以大兴于世。

很多人说,我想要养生,所以放松练,这恰恰是胡扯。

养生的核心还是身体素质好,大家之前都松着练,可能跑个步都气喘吁吁,这样的身体素质能养生,能长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的养生如同80多岁的钟南山先生,游泳,双杠,短跑都练百无禁忌,身体素质强于常人,才是养生的核心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着练,不开发人体极限,紧着练才开发人体极限,因此我们有丰富的负重课程,趟步课程,三盘落地下盘课程,倗劲紧中松找劲课程。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练功逻辑,我需要跟大家交代清楚。

松着练导致紧着用,紧着练才能松着用!!!

现代人平时练功松着练,于是手腕,手肘,肩膀三道防线都完全放松,起不到防御的效果,推手的时候很容易被对手把力量作用到重心上,人重心不稳的时候急于调整重心,身体立刻僵硬,推手宣告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现代人练拳是松着练,一用就紧了,而这种紧张的状态平时大家没有练到过,所以根本施展不开。

很多人错误的做法是,平时继续多练拳法,然而造成的结果是依然用的时候拿不出手来,因为平时练得跟用的压根不一样。

而真正的练法,例如洪均生先生就说过铜指铁腕,手指头要像铜的一样,手腕要像铁的一样,练功的时候四稍要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状态就模拟了跟对手搭手的状态,谁跟人搭手敢放松?手腕手肘肩膀的三道防线必须用力倗住对手劲,这时候松开肩胯旋转化解对方力量,才是真正的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平时训练的时候稍节紧张,模拟真实对抗时候的状态,这种紧张的前提下放松,这种状态才是符合实战对抗的,是真正的放松。

紧中松很多前辈都提到过,但是朋友们只注意松不注重紧,难道是好逸恶劳的天性所致?

想明白这个练功逻辑大家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很多年不出功夫,大家以为的放松恰恰不是初学者侧重的,具有一定倗劲水平的人,才可以用。

太极拳大师李雅轩大松大软的理论影响了太多人,但是大家忽略了前辈说话的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大松大软是对谁说的?

一般人连倗劲都没有,无法支撑住敌人的劲路,谈不上松。这个时候周身用力倗住尚且不足,去哪里谈放松呢?大松大软一定是前辈对有功力,特别是已经具备整劲的徒弟说的。他们功力十足,缺少变化不灵巧,前辈才告诫他要:大松大软,一是能够灵活转换,二是能够敏感听劲。

我们也想大松大软,是不是得先跟前辈的徒弟一样,具备功力了才有资格呢?松软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追求的,没有倗劲,没有支撑谈放松?简直是天方夜谭

2 大松大软是怎么做到的?

松不开发人体极限,紧,例如抻筋拔骨才开发人体极限。松做的事情是锦上添花,紧做的事情是夯实基础。王芗斋前辈直接就在拳论中写清楚了,要追求:紧中松,偏偏大部分某拳种爱好者不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历史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个规律,不疯魔不成活,语不惊人死不休,越是与大众理解相反的话语,越能够流行于世,获得好的宣传效果。

例如太极拳论中:老能御众,就是指的练太极拳年龄大了也能战胜很多年轻人。

大家只看到了结果,老爷子能战胜一堆年轻人,忽略了这位老爷子是不是在年轻的时候,苦练武功深耕不辍,打下了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武侠爱好者们都喜欢白衣侠客,飘然一击深藏功名的派头,选择性忽略背后所花费的汗水?

大家都是忽略过程看结果,殊不知李雅轩前辈讲大松大软,也是在自己年老以后,用自己五六十年的纯功做基础,才敢讲这句话!他成名前下了多大功夫,您有没有去想一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妄图省去人就五六十年的积攒,直接一步到位练习松的最高境界,世上没有那么好的事儿。武术毕竟是实战的学问,没有力气没有速度,靠松获胜?会不会太过异想天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尚有:动急则急应,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等话语,这是让您身体跟精神上都放松吗?

对的理论是一方面,对的练功顺序是另一个方面。

因此我们的网课训练体系除了古传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的练法,

更有负重的训练方式,太极拳有负重缠丝,形意拳有负重三体式,八卦掌有负重套路,

并不是我们自己研究的新练法,而是符合古人逻辑的古传练功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样练功一定会很累,这样才能打造大家强大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好了才是养生的根本。

现代人是练起来松,一用就紧,练得跟用的不一致。

古人是练得时候紧,用的时候松,叫做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