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13日至15日,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砥平里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然而这一次志愿军无往不利的“分割包围”战术,却意外地失灵了,敌军竟然没有逃跑,成为了志愿军屈指可数的败仗之一。总结失败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本期分享就跟您聊一聊,砥平里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2月13日,志愿军刚刚结束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闪电战,在绝地中完成了横城反突击,仅35个小时就毙俘敌1.2万余人,志愿军士气空前高涨。而东线“联合国军”被迫大撤退,除砥平里驻守部队未动外,其余部队已经全部撤至原州、宁越、平昌等地。为了在战役结束前进一步扩大战果,志愿军中线部队决定乘胜出击,以八个团的兵力对砥平里发起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砥平里只是一个小城镇四面环山,地处横城以西30公里处,从整个战线来看,这里卡住“联合国军”东西线腰眼,位置极为关键。而横城反击战的成功,也就意味着砥平里东部侧翼的暴露,此时攻打砥平里对志愿军极为有利。而志愿军如果拿下这里,就将一马平川直逼美9军侧翼,影响“联合国军”西线战局,从而威胁联合国军整个防线,进而彻底扭转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联合国军”而言砥平里也极为重要,如同此前横城一样处于防线向北突出处,是美军战线的前沿。早在2月初,李奇微就派遣自己的第二王牌师美2师23团,外加一个法国营、一个炮兵营、一个坦克连共计六千余人驻守,修建了成体系化的防御工事。这些守军不仅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而且多为二战老兵作战经验丰富,是“联合国军”继续将战线向北推进的主力。然而2月13日,横城南朝鲜守军兵败如山倒,志愿军瞬间将对砥平里守军成包围态势,此时“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李奇微正在艰难地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奇微眼中美国陆军作战,反包围作战是极为危险的,除非迫不得已,绝不能主动陷入敌军包围圈,提前撤退是减少伤亡的最好选择。但同时李奇微也意识到,失去了砥平里这个战役要点,志愿军向纵深推进时将一马平川,而据守砥平里可以避免西线受到威胁。同时倘若志愿军向南追击,联合国军就可以从志愿军后侧发动突袭、截断退路,重新夺回战场主动权。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李奇微下令砥平里守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同时紧急抽调附近“联合国军”驰援,确保美军在纵深重建第二道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砥平里精心组织防御不同,志愿军此次出击是准备不充分的,没有进行足够的战前侦察,错误地认为砥平里守军,只有不到四个营约三千兵力,同时猜测敌主力即将溃逃。此次志愿军虽然抽调了八个团快速出击,但是这八个团由于入朝以来长期的战斗,未能及时补充兵力,原本满编3万余人,此时也仅有1万余人,未能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与此同时志愿军虽然由40军119师师长徐国夫统一指挥,然而这八个团来自三个军,从多个方向进攻,这无论调度还是指挥上都极其困难。最为致命的是,有一个炮兵连在行进途中遭到空袭,未能及时前进到指定位置,志愿军仅有的火力也被削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重重困难之下,志愿军于1951年2月13日晚,动用6个团一万余人,在3个炮兵连的支援下率先发起了进攻,将砥平里之敌全面包围。然而敌人火力出乎意料的猛烈,仅仅这一晚美军就发射各类炮弹24400余发。但是志愿军面对敌军猛烈的炮火浑然不惧,在火力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歼其一部,并成功击伤美第23团团长,成功的压缩了敌军的防御阵线,遗憾的是没能对敌军根本阵地造成大的伤害。

当黑夜退去美军飞机开始活动,志愿军迫于无制空权停止进攻,转为抵抗美军的反击。33团2营防守的马山阵地,被美国飞机轰炸得完全抬不起头,然而5营战士冒死顶住了敌军五次进攻。359团电话线被炸断,导致与前线联系中断,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下,七名战士冲了出去连接电话线,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却无人后退,最终成功接通。但此时,联合国军西线美骑1师、英第27旅、南朝鲜第6师,已经开始东援,志愿军逐渐处于被动地位,形势越来越危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2月14日晚,志愿军立即抽调两个团加大对敌军的进攻力度,面对敌军的增援必须速战速决,随时天色渐暗,志愿军再次发起了主动进攻。然而“联合国军”炮兵火力实在太强了,在这狭小区域内拥有51门迫击炮、21辆坦克、24门榴弹炮以及6辆自行高射机枪、4辆自行高炮。这火力强度已经超过长津湖战役中,碣隅里美军环形防御圈的防御火力,而砥平里防御圈的面积仅仅是碣隅里的四分之一。而此时志愿军出动的仅有108门各山炮、迫击炮、少量榴弹炮,同时携带弹药有限,无论是火力强度还是弹药数量,与“联合国军”相比都不在同一水平线。而且美军的轻武器同样不弱,在主阵地正前方每平方米,每分钟发射的子弹数达到了12发,挡住了志愿军前进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老兵朱克回忆,那一夜的战斗异常激烈,为了能够掩护后续部队的突进,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战士冲出来堵枪眼、趴铁丝网,山坡上染满了献血,不少战士们甚至被战友尸体绊倒,说着说着朱克眼中已经流下了泪水。这一战没有任何志愿军战士选择退缩,他们一个个奋不顾身地往前冲,一点点地吞噬敌军防线。然而在没有反坦克武器,突破美军的坦克阵地实在太难了,再加上地形狭窄志愿军兵力无法施展,这一夜虽然给予了美第23团等部较大杀伤,成功将敌军压缩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却未能全歼敌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2月15日,美骑兵第1师一增援部队抵达曲水里,志愿军第116师和第126师迅速派遣部队出击,成功歼敌100余人,但是敌军拥有30余辆坦克,百余架次飞机的掩护,最终只拦下了步兵,让20余辆坦克与砥平里敌军会合,而此时由骊州方向增援的南朝鲜第6师和英27旅即将逼近砥平里。鉴于此中线志愿军总指挥邓华,立即部署今晚调整明日再攻打,同时向彭总司令请示,我方已经逐渐处于不利地位,如果打,则决心以三至四天时间,顶住敌人增援,彻底歼灭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日18时鉴于敌军增援已经突入砥平里,同时志愿军已经出现较大伤亡,于是主动停止进攻,于16日3时撤出战斗,采取从运动中歼敌的策略。至此,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砥平里战斗也成为了朝鲜战争的第三个攻防转折点,志愿军改变了以歼灭美军一两个师为目标的战略,决心执行小歼灭战的打法,以一次歼灭敌军一两个营为目标,逐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