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天阳主播温情朗读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今年气温较以往下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我看看营门口的梅树,心中有了些许盼望。因为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梅花香自苦寒来,严冬是孕育梅花的最好时节。果然,没过几天便有阵阵暗香飘进哨位,飘入营区,使人神清气爽。

梅花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木。《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梅早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历代文人骚客更是对梅花情有独钟,笔下与梅花有关的文章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激励自己也勉励着后来人。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梅花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同时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忆中,我认识的第一棵树,就是梅花树!

小区楼下的花坛里零零散散地种着几颗老梅花树,墨绿的叶子,枣红色的树杆,火红的花瓣,淡黄的花蕊,那花瓣红里透白,白里透红,煞是好看。因此,也被叫做梅树林。

寒冬时分,周边树木凋落,枯枝满地,唯有这树林中的一抹红可以给人带来独步早春的生机之感。每每路过梅花树旁都能隐隐约约地闻到了一股梅花儿的清香,泌人心脾,心旷神怡。所以,我也是自小便懂得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深刻哲理内涵。以至于后来求学在外以及从军来到上海,离家久了,无论见到何种著名的树林风景,大都是惊鸿一瞥,心里魂牵梦绕的还是家乡那零星几点的梅花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颗不起眼的梅花树,却见证了我们这一座城市的复兴与几代人的成长。

听老人讲,这几颗梅花树是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栽种在此,自他们小时候就早已存在,后来历经城市改造、营房建设、花坛修建,一直都幸免于难,保留到了现在。

清晨,大人上班、小孩上学,居民们路过梅花树旁,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晚上,人们归家,在梅花树旁不由放慢脚步,香甜的气息仿佛缓解了一天的疲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的时候,母亲总会在家提前准备好晚饭食材,然后来到梅花树林旁雷打不动地等我归来,久而久之这梅花树便成为我每日放学回家时最期待见到的地标物,见到便意味着是到家了。

而入伍之后的我,不仅没有离开小时候的梅树林,反而是走得更近,入得更深。因为她的坚强、谦虚、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都能在我军旅生涯的各个阶段,带给我无穷的启示。训练掉队时要忍受“凌寒独自开”的孤独;奋发时要坚持“香自苦寒来”的韧劲;遇到挫折时要保持“东风吹不散”的顽强;受到夸奖时要牢记“只有香如故”的秉性。

小小的梅树林不只是家楼下的普通园林点缀,她更是大自然的路标,只有学会认识她、走进她、学习她,才能找寻到她所蕴含的力量,这种力量最终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只要心里怀着春的种子,即使身处寒夜也能散发出沁人香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月如梭,岁月如歌。过往已经逝去,而挥之不去的是寒冬的香味。

END

主播:曾天阳

作者:武警上海总队 毛领圣

《朗吧》征稿启事

在文字中品悟文化,在品悟中照见自己。 “人民武警”微信公众号《朗吧》栏目现向网友征稿。 体裁以散文、诗歌、小说为主。 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推荐(注明作者出处)。 内容可关乎人生哲理、家国情怀、军旅感悟、爱情亲情,只要适合朗读,能打动人、感染人、启发人、激励人、塑造人即可。 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附3张以上照片。

值班电话: 010-68794420

可能还喜欢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刘凤桥、 张红 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王超、温东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