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内容聊到,蒋介石全权代表孙中山访问苏联,然而精心准备的“意见书”,遭到了苏俄的冷处理,为此蒋介石“大发雷霆”,认为苏方“完全藐视他”。不久后蒋介石直接写信,暗讽苏俄想要侵占外蒙古,苏俄会如何答复呢?本期内容就跟您聊一聊,蒋介石如何处理与苏俄存在的分歧。

从解密的苏俄秘密档案中,可以知道苏方迟迟未予答复“意见书”,是因为在等一个人的意见。这个人就是苏俄政府军事问题的最高决策者,苏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当时他正在医院养病,直到11月2日他才给出自己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托洛茨基认为,目前“鲁尔危机”爆发不久(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欧洲局势不明朗,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不要因为中国问题,与帝国主义起冲突了。有了托洛茨基的意见,苏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斯克良斯基,以及苏俄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于11月11日下午,会见了蒋介石等人。他们利用十月革命的例子,想要说服蒋介石等人,“革命的成功,需要长期艰苦的准备,而不是一两次军事行动就可以的”,以此委婉地拒绝了国民党想要在西北,建立军事基地的计划。面对如此答复,蒋介石当即反驳说,“我们两国面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难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会加强政治活动,但是军事活动也是必要的,请你们给予支持”。然而无论蒋介石怎么反驳,苏俄都没有改变最初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蒋介石不知道的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俄政权,内有沙俄白卫军叛乱,外有列强武装干预。此种背景下,苏俄将当时中国的外蒙古,视为打破自身孤立地位,和捍卫远东安全,以及在东方推动 “世界革命” 的关键一环。而“西北军事计划”的实施,无疑会让国民党实际控制外蒙古,进而阻碍苏俄控制外蒙古的计划。精心准备的“意见书”不被采纳,蒋介石的失望与不满,是不言而喻的,但他仍然不愿轻易放弃。

11月19日,蒋介石抱着最后一试的态度,致信托洛茨基(苏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想要获得他的支持。蒋介石写信说道:“我这次代表孙先生来访,肩负了国民党重大的使命,希望你能够对我们提出的西北计划给予支持”,并尖锐地提出,“现在一些华人怀疑俄国侵略蒙古,相信你们不会做这种事的”。在蒋介石的强烈要求下,11月27日,托洛茨基在医院会见了蒋介石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托洛茨基对待代表团非常友好,如同朋友一样真诚地对解释道,“国民党应广泛的联系人民群众,拿出最大的精力去做宣传工作”“一家好的报纸要比一个坏的师强大得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总而言之就是,“听大哥的安排,大哥还会害你吗?”然而蒋介石显然不这么认为,他直接指出各国的帝国主义者,残酷镇压中国任何形式的革命宣传,没有军事实力革命宣传难以为继。并再次提出了,希望苏俄支持国民党的“西北军事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蒋介石的固执己见,这时托洛茨基也有点不耐烦了,直接说“你们做好了政治准备工作后,可以开始军事行动,但只能在中国本土兴师,而不是从蒙古出击”此时托洛茨基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了,那就是在苏俄高层看来,此时仍属中国的外蒙古,已经不是中国的领土了!对于托洛茨基如此明白而坚决的表态,“要将外蒙古剥离出中国”,作为民族主义者的蒋介石深感不满和失望,再也没有兴趣继续呆在苏俄。

1923年11月29日,蒋介石等人顶着风雪失望地,从莫斯科启程回国。蒋介石赴苏俄此行,前后历时四个月。这期间他们参观了苏俄,军事单位、政府机关、工厂等,对苏俄的革命与建设的艰难历程有所了解,也知道了红军的组织森严纪律,这成为了日后建立黄埔军校,打造“党军”的一大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同时,蒋介石对于“西北军事计划“未能落实,开始对苏俄极度的不满和失望,进而对苏俄的制度,产生了一些疑问和看法,开始反对国民党与苏俄合作。以至于蒋介石从苏俄归来后,并没有立即去广州向孙中山作详细汇报,而是将一篇《游俄报告书》寄去广州,自己径直回奉化老家去了,可见蒋介石对此行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如此评价,“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求人不如求己。因为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都不会首先舍弃了自己的利益,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先从自己做起,外部力量是最不可靠的东西”。所以他写信给廖仲恺(廖仲恺是真正的革命者,当初找苏俄人出钱就是他的主意)的信中直言不讳地说:“你说的所谓国际主义和世界革命,不过是帝国主义换了一个名称,迷惑世人罢了。以小弟我看来,所谓苏俄与英、法、美、日相比,他们为了本国利益损害他国之心,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从此以后,蒋介石对于苏俄不再推崇,他们之间只有相互利用,如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就与苏俄的援助密不可分,甚至蒋介石还一度被人认为是亲俄的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