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泪流满面的,不是疼痛与苦难,而是不敢言说的青春之爱,亲子之爱,家庭之爱。
韦一航,十几岁的高中男孩,生命中最热血的年纪,本应有着若有似无的情感萌动,与如海的试卷奋斗在青春张扬的印记中。而他,得了脑癌。
开颅手术后,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一个从未到过的湖泊,他不知道那是不是未来的一瞥。
一次重大疾病,不仅会改变一个病人,也会改变一个家庭。
自从他生病后,家里再没有增添一件新物什,已经摇晃不停的桌子,不断地垫纸板,也还能凑合着用。父亲周末会去做兼职专车司机,母亲下班回来要做额外的净菜工作补贴家用。
生日宴上,在他离席的间隙,家人们在讨论如何凑足后续的医疗费,奶奶说要把自己住的老房子卖了,去住养老院。爸爸说要卖也卖自家的。叔叔说,没事儿,要是还不够,我们顶上,肯定得把孩子的病治好。平日里一脸慈爱,乐观积极的爸爸瞬间失控泪崩。
韦一航不说话,但他其实都看得见。他知道父母并不希望让他知道这些事,都瞒着他背地里做。他也不捅破这层窗户纸,但心里难受。
每一个病人,大概心里都会积累越来越深的愧疚。对于爱人,对于家人。他们惭愧于自己带给家庭的苦难,就像是个无法填满的无底洞。他们不愿意做家庭的拖累,忿恨自身的存在。到最后,开始有放弃的念头。
既然最终要面对失去,又何必人财两空呢?
疾病改变的不仅是家庭的经济状况,还有家庭的生活重心。不论是病人的,还是亲属的。曾经的梦想与计划,被迫搁置。身边发生的所有事,开始围绕着全力治病、拼命省钱和快速筹钱展开。
母亲为了省下5元钱,磨破了嘴皮子,放下尊严,陪着笑脸,不惜偷奸耍滑。韦一航对母亲的不认同其实背后是深深的自责。他并不愿意亲人们过这样的日子。然而话到了嘴边,却成为了伤人的利剑。
有些话不堪一说,有些情只宜心照。相爱的家人,反而经常陷于这种语言和情感错配的怪圈当中。
疾病让身边的交往圈子也在悄悄变化,病友们相互取暖,互相鼓励。而原来的圈子可能会渐渐远离。因为人们对于苦难,会抛洒眼泪,但之后,大概率选择敬而远之。能真正感同身受,愿意出钱出力的,往往是曾经或正在经历苦难的人。
好在影片没有再过多的渲染苦难,它给了我们一个温情的视角。给镜头包裹了一层柔软的滤镜。
在病友群里,韦一航遇到了马小远。
马小远,脑癌,5岁开始不断进出医院,却能够更乐观积极的面对病魔与人生。
她拉着拽着韦一航走出封闭的自我,帮他慢慢放下身上的盔甲。我想,是因为她明白,为什么韦一航的日常表现如此别扭,手足无措又故作淡定的外表下,有怎样的绝望和哀伤。
所以她愿意一次又一次的去冲击这座冰山,直到住进了韦一航心里,点亮了他自卑、敏感只得不断退缩的人生。
然而,乐观或者消极都是相对而言,就像病友群群主的爱人那样,那么乐观的一个人,鼓舞了很多很多一起抗癌的病友,但在自己爱人外出赚医疗费的空隙里,无意间瞥见了癌症病情复发的通知书,毫无征兆的,他选择了自杀。
人们见到一个自杀者,往往随便就贴上了脆弱的标签。不理会当事人本身经历的困苦,不去了解他们的在病痛之余还要承受自己是拖累家庭进入债务深渊的根源的绝望。其实,自杀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一件事。而不是没有勇气面对所以选择自杀。
自杀的背后,是无计可施,愿意牺牲自身给所爱的人一条轻松一点的生路。而这悲剧不是个人的情感脆弱,却要反问是什么让他们无路可走,为什么一个疾病要毁掉一家人,甚至十几口人共担债务,去换取多一段时间的辛苦陪伴。病人就是根源吗?这一切的悲剧一次次发生在不同人,不同家庭身上,背后的始作俑者究竟是什么?
消极的韦一航不会料到,乐观的马小远最终走在了他的前面。生命的最后,她也会逃避,也想一个人面对终点。
女儿离去以后,韦一航看到,老马这个像孩子一样玩世不恭的父亲,变了一个模样。所有的大大咧咧,浑不在意,爱玩各种Magic不过是让重病的女儿可以更开心的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他最终离开了伤心之地,将车行转手。 我们看不到他的大哭悲泣,但能感觉到这位如山般的父亲承受的重压与内心的颤动。
这部剧,我给4颗星,4颗星全部给演员。老戏骨们的演绎自不必说,不论是夏雨演绎的更为内敛的父亲,还是高亚麟、朱媛媛演绎的乐观又深爱孩子的父母。所有细节里的情绪传达,日常琐碎里平凡而又鲜活的市井气息。因为那份真实可感,瞬间将人带入到故事的情境里,所以电影院里,一片默默的抽泣之声,直到影片落幕也没有停歇下来。
反而青年演员,易烊千玺和刘浩存的演技出乎我的意料,大概是由于曾经的偏见,其实说是偏见,更多的原因却是缺乏了解。他们演出了这个青春期就经历病魔的孩子,内心的勇敢和绝望,对生活的期待和对病魔的无奈。他们既有同龄人的活泼,天真、想象力与行动力,又因为不知无常何日到达,生命究竟能存在几时?而在所有的光亮之处,都能看到背后的一截乌压压的阴影。
这样的人物因为非单向性的特质,所以需要很多的细节,很微妙的情感变化,演绎起来并不轻松。没想到可以完成的这么好。
其实,昨晚刚刚看到影片,哭得不能自已的时候,曾经很激动的想给影片五颗星。因为太多的影片演绎流于表面,没有深刻体味角色本身的情感内核。而这部戏由头到尾,将每一个人未必完美的行为背后动机刻画的淋漓尽致,这种对故事和人物的深刻理解,我相信是这个剧组一次次深入现实研读的结果。
然而,结尾字幕出来以后,左侧屏幕里不间断的播放着抖音热播的短视频,集中了所有平凡生命里,普通人经历困苦时,个人默默承受的故事,传达个人要勇敢要坚强的信念。
勇敢和坚强都是好的,然而当现今文化不断地把这种苦难记录后,停留在对于个人勇敢和坚强的鼓励里,甚至去歌颂苦难,奉献和牺牲,就让人生出了一种强烈的不适感。
没有任何一种苦难值得歌颂,每一个苦难的背后,应该深挖它的原因,避免苦难的重复发生。这样才会有更好地医疗制度保障,更先进的医疗治疗技术发展,更包容的更具人性的社会氛围。
反之,只要求个人勇敢与坚强,无视那些倾家荡产救人后,沦落为更下层的家庭将要面对的一切,只会让越来越多的悲剧发生,甚至,在苦难中如果个人未能够表现出旁观者以为的坚强和勇敢,还会受到无端的指责和抨击。
流泪之余,很久很久前读到的一句话忽然浮现:“人生就是一场长久的告别”。不断的告别祖辈、父辈、同辈,最后以吻回别这片土地,自己走入最后的目的地。带着一辈子的记忆,期待在死后与相爱的人可以再次相遇。
所以人老了以后,近期的事儿反而记不住了,越是久远的记忆,倒越是清晰了起来……
首发于公众号(孤独国会客厅 i_guduguo),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开白,公众号以外转载须经本人授权。❤欢迎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