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装定制市场,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

内参君前不久与一位在面料行业做了几十年的资深人士交流,他聊到目前某很火的互联网定制品牌定位的价格比较尴尬,不上不下。

要么再上一点,要么再下一点。再上能求利润,再下就能求规模。

但是,往下的话,按照目前的供应商成本结构,品牌方无法有合理的利润。这就有一个问题,如何降低现行的供应商成本呢?

他认为的答案是:大订单量,且是集中的订单量。

相比成衣而言,服装定制行业现在的供应链水平还太低,当然,这会跟订单太零碎,且总体订单量还小有关系。

举个极端的成衣案例,以优衣库为例,他们的成衣供应链非常成熟,并且订单量非常巨大。所以,他们的质量控制做到很高水平,且单件成本可以做到很低。

但是定制加工行业的现状则是:行业里不多的中大型工厂抽出一小队人马做定制线,甚至把定制订单夹在大货里做。或者大量的小型工厂和作坊在服务成千上万的定制店,而这些小型工厂资金和人才都缺乏。

这样,工厂与定制店之间的交流大多基本靠「喊」,相比成衣成熟的信息化管理、产品开发、打样、设计、流程控制、跟单等方面,定制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很原始的阶段。

所以结果就是:由于很多定制店都是小微型创业企业,他们没有能力去做专业的前端获客,也没有能力来做专业的后端供应链管理,再加上供应链自己本身又原始。所以,从前端到后端,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出来的产品或许可以做到质量还不错,但是成本太高了。我所讲的「成本太高」是对应于要大规模定制这件事而言。所以期望在终端消费者那里取得整体上的行业突破,也许是不可能的。

在内参君看来,服装定制行业,短期看需求,但是长期,必然还是看供给能力的。

也就是说,在短期看来,大家还是希望能够多一些客户来消费,能够刺激定制需求,从成衣那里抢市场。从长期来看,其实是整体的定制产品供给能力决定消费者的体验,从而决定多少人会来复购定制产品,并且愿意推荐亲朋好友来定制,从而把定制的蛋糕做大。

最根本的源头还是在供给端。

所以,成熟的定制供应端格局也许是:高效、灵活的供应端既有大型的加工厂,并且海量订单都以一个标准集中在若干优质的大工厂生产,由于规模效应,成本能够下降,从而能够降低零售端的成本。

这种成本不仅是加工金钱成本,还包括沟通成本、学习成本等。

当然,也还会有「作坊式」的供应链来匹配对效率要求不高的加工需求。

这样,也许才是大规模定制行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