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极盛还是衰落?中国茶——大清
泡茶本是一件简单之事,简单得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智慧的中国人借茶来表现礼节,节气,意境,美学和思想。
茶道,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虽然中国的茶道也讲究诸多形式,但古代的茶家们却又多重精神而轻形式,借形式而觅精神,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所以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余年,但在《新华词典》《辞海》等书中依然难寻踪迹。
小杏将用11篇文章来简单讨论中国的国粹——茶文化。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2.喝茶如喝胡辣汤?中国茶——大唐及以前
3.茶也可以拉花?中国茶——大宋
4.泡茶法从元明才开始?中国茶——元明
5.到底是极盛还是衰落?中国茶——大清
6.茶有哪些分类?中国茶——六类与四季
7.茶有什么分类?中国茶——散茶与团茶
8.繁复的茶具。中国茶——从材质分茶具
9.繁复的茶具。中国茶——茶具有哪些
9.表演一手?中国茶——茶艺
10.礼数要足。中国茶——茶礼
11.廉美和敬。中国茶——茶德
伍
到底是极盛还是衰落?中国茶——大清
01
先说结论
从茶的普及程度和茶文化的渗透程度来看,清朝的茶绝对是极盛。大清,上至皇家贵族,下至落魄乞丐,皆饮茶。况且还清代废茶有关的一切禁令。种茶技术也得到长足的进步,茶苗移植,压条繁殖,精细灌溉,等等都得到了运用。国饮,名副其实。
清朝的文人们,对茶道精神的追求也更进一步。不束缚于传统的他们,也把他们的思考与见解,融会到诗文,图画当中,创作的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文艺作品也数不胜数。清末民初人徐珂的《清稗类钞》,说是清代的茶道与清人“茶瘾”的全景写照绝无半点虚言。
当然在茶专学著作上面还是差了点。而且虽然中国茶道在“康乾盛世”再现辉煌,但到了清朝后期,中国经济逐渐衰微。经济的变化也推进了茶的平民化。
所以到底是极盛还是衰落,看个人的见解了。由小杏来说,如果把茶文化分为精致文化,高雅文化,通俗文化三个部分的话。精致文化是走向衰落了,高雅文化在重返辉煌之后,也走向衰落了。但是通俗文化却势不可挡地极盛了。最终在全民族的茶文化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深深地影响了接下中华大地上茶文化的发展。
02
讲点故事
清朝的皇帝是极爱茶的,尤其是普洱茶。清政府就规定每年茶农需上缴普洱茶3.3万公斤。他们最初是以饮奶茶为主,后期逐渐改为以清饮为主。他们的贡茶还有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君山毛尖等。
尤其是康熙帝,对茶的喜爱简直了。来考考大家,碧螺春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康熙三十八年南巡到太湖,当时的巡抚献上洞庭东山所产的一种名叫“吓煞人香”的茶。康熙啜后极为欣赏,问道:“这是什么茶,香气如兰似果、形状卷曲如螺。”巡抚答曰:当地人称“吓煞人香”。康熙听罢大笑:“真是吓煞人香也!但不雅。”随即提笔赐名“碧螺春”。御笔亲赐,又有名茶之实,从此岁岁入贡,扬名内外。
乾隆对茶的热爱也是疯狂的。乾隆皇帝从小就爱饮茶,在十几岁时学会了焚竹烧水,烹茗泡茶的方法。他登基后根据自己的饮茶体验,将梅花、佛手和松仁,用雪水烹煎,配制了一种茶名为“三清茶”。寓意当官要像梅花那样品格芳洁,像佛手那样清正无邪,像松树那样不畏风霜。他还到处去寻名泉,量名水。两个“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和玉泉,都是他封的。乾隆虽然写诗的质量不咋高,但是一生写了230多首茶诗,也足以说明乾隆帝对茶的喜爱了。
他俩还喜欢亲自主持搞茶宴。每次都有上千人出席,所以又称“千叟宴”。茶宴内容主要有三:一是皇帝命题定韵,由出席者赋诗联句;二是饮茶;三是诗品优胜者可得到“御茶”和茶具赏赐。
这康熙啊,山珍海味不喜欢。她最大的嗜好就是饮茶,尤其是饮花茶。而且喝法还有讲究,水要是当天从玉泉山运来的泉水。现代人要讲究水还是不难的,买个高端瓶装/桶装水就好了。但是那个时候,确实还是挺难的。而且她每天喝三遍茶,早上的茶最浓,午睡的茶次之,临睡前的茶最淡,通常只喝几口就上床睡觉。当然,其他的讲究和奢侈就不多说了,皇家贵族不搞这些就对不起他名字了。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两幅图是什么反应。
清代茶叶远销海外,这两幅画就是清朝茶叶在欧洲大陆的广告!这种画叫做外销画。当时摄影技术没现在这么发达,这种由中国画师用带有西洋技法所做的画,就成了经商观光等外国人回国时,往往要购买的收藏品。大家把这种画理解为明信片呢,或者理解成国家品牌广告呢,都是可以的。
茶运与国运密切联系。清朝借由茶叶贸易而兴盛,却又因茶叶贸易而进入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
03
清的茶文化
当然了,在清代,茶反而退回到初始的功用层面上。要掀开盖得见颜色,还要讲究个酽。(酽,读yàn,指茶、酒等饮料味厚)。
此时的返璞归真的茶法跟宋的繁琐奢靡自然是大相径庭。一壶茶,静雅之处,或自斟自饮,或二三老友,意趣盎然。
文人们依靠茶追求怡情养性,闲赏安乐。而世俗却堕入邪道。清代,官场饮茶有特殊的程序和含义。在隆重场合,如拜谒上司或长者,仆人献上的盖碗茶照例不能取饮,主客同然。若主人端茶了,就表示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马上端另一杯茶喝了,而后告辞,这就叫‘端茶送客’。而若主人令仆人‘换茶’,则表示留客,这叫‘留茶’。
清朝机构重叠,人浮于事。茶作为有特色的礼品,人情往来靠它,请人办事靠他。在广州,“请吃早茶!”就是“商业谈判”的同义词。讨价还价,暗中算计,终于拍板成交,然后双方将茶一饮而尽,刚才的一切风消云散。江湖各帮各派有了是是非非,多少讲点江湖义气,于是就请双方都信得过的人物出面调停,地点多在茶馆,名叫‘吃讲茶’。茶通行于不同场合,茶虽洁物亦难免落入染缸。
茶馆林立,成为平民活动的场所,品茶摆脱了贵族气息与书卷气,真正踏入常民文化之中。而茶馆,也成为了社会的缩影。
在杏树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