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缅甸佤邦的几个兵哥哥唱中文歌在网上大火了一把,但从评论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对佤族还是很陌生的。相比于缅甸的果敢族和掸族,佤族的存在感确实很弱,他们有自己民族的语言,但却没有发展出文字,还因中缅国界线的变迁,成为一个跨境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佤族的起源目前已经无法追溯了,但有一点还是比较明确的,在历史上,他们一直生活在中华版图之内。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势力延伸至澜沧江以西地区,设置永昌郡,佤族的先民“濮”开始出现在文献中。

唐朝时,永昌地区濮人分化出了各种部落或是民族,比如木棉濮、黑濮、赤口濮等。由于云南先后被南邵、大理统治,他们不断征发澜沧江以西的蛮兵,后来文献记载也随之多了起来。

公元1253年,忽必烈灭大理后,中原王朝的势力在云南不断加强,但受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的制约,直到清朝末期,但整个缅北都是化外之地,虽然明清两朝都不遗余力地改土归流,可是收效甚微。我们也只能从文献中推断,在清朝末年,哈瓦人、卡瓦人出现才宣告佤族的正式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中国的文献记载比起来,佤族在缅甸历史上出现的次数可谓少之又少。缅甸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初,但直到9世纪,第一个统一政权——蒲甘王朝出现后,缅甸本部的势力仍未达到今天的缅北地区。

13世纪,忽必烈灭亡大理国,统治云南后,蒲甘王朝在蒙古军队的讨伐下走向灭亡,从此走向分裂。缅北地区一直由势力较大的掸族人统治,也就是中国所说的傣族。佤族先民由于实力弱小,在掸族的驱赶之下不断往山上迁徙。

根据文献记载和风俗传统推断,佤族人是受掸族人统治的,而掸族人本身也处于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所以说他们都是中国皇帝的子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世纪,继蒲甘王朝之后,缅甸又崛起了一个东吁王朝。他们虽然曾一度将势力扩张至云南境内,但东吁王朝却将边境山上的少数民族,称之为“野人”,并不想统治他们,而且势力也从未触及到佤族人的聚集区。

18世纪,清王朝在边境地区不断收缩势力,缅甸本部才开始真正渗透至北部,但要论控制佤族,还要等到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后。19世纪,英国殖民者先后发动了三次侵缅战争,灭亡了贡榜王朝,随后控制了缅甸北部的掸族、佤族的一些土司。

英国殖民者在缅甸的扩张很快引起了清王朝的警觉,双方虽多次签订条约,但在涉及边界问题的条款上却描述得非常含糊,导致有多处地方无法勘界,其中就包括以佤族为核心的阿佤山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条约并没有阻止英国人向佤族的渗透,最终在1934年公然侵占了阿佤山的核心区域,制造了著名的“班洪事件”。1941年抗战时,英国方面又以封锁滇缅公路为要挟强行划界,将阿佤山的大部分地区划入缅甸。

英国的无耻要求遭到了佤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国民党方面也对此提出异议。不过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英国与国民党当局暂时搁置了争议。二战结束后,英国放弃殖民统治,缅甸获得独立,但由于没有勘界,佤族仍接受中国领导,部分地方头人还去北京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60年,在新的历史时期,本着中缅友好的基础,双方互相让步,最终勘定了边界,佤族也因此成为一个跨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