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念一家人坐在热炕头打扑克;怀念我亲手糊的灯笼,在除夕夜里,将我们家的小院映照得一片通红,连看门狗也被映得一身喜气;怀念腊月里母亲踏着缝纫机迷人的声响;怀念自家养的公鸡炖熟后散发的撩人的浓香;怀念那一杆杆红蜡烛,在新旧交替的时刻,像一个个红娘子,喜盈盈地站在我家的餐桌上,窗台上,水缸上,灶台上,把每一个黑暗的角落都照亮的情景!

———迟子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囤年货的时候,是最兴奋的。

湖北的武昌鱼,四川的香肠腊肉,广西的桂林米粉、福建的板鸭、广东的糖莲子、 河北的驴肉、贵州的茅台、天津的麻花、黑龙江的红肠、上海的熏鱼、浙江的金华火腿、海南的肉粽...

在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胃这件事上,我们毫不客气,但现在过年的气氛,好像只剩下超市里永远都在循环播放的“恭喜发财”了:

♪ 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Oh~礼多人不怪...

小时候,每到春节前夕,就要在门外贴上喜气洋洋的春联,挑选年画,在家备很多瓜子花生和糖果...

过年的气氛不知不觉地好像变得很久远,它本应该是我们记忆里的一抹红色,但现在却如此模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常有人说:生活过好了,年味却淡了

不就是一场仪式感,但是总把“过年越来越没意思”挂在嘴边的我们,其实是在记挂着那种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年味

我们的生活已经充满了科技和便利,在曾经幻想过的未来感中享受着无处不在的顺适和便捷。智能灯让我们不用睡前抹黑关灯,智能窗帘让我们不需要睡眼惺忪地放阳光进房间,扫地机器人让我们不用花时间在细碎的打扫上...

但无论时代怎么进步,在中国人的心里,对于过年这件事,我们永远有不可割舍的情怀,它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牵挂,是那抹红色的沸腾在心里的惦念

在国外过过春节的人都知道,在每一个华人聚集的唐人街,年味都比国内更浓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珍稀,所以珍惜。

而我们触手就可得的东西,我们却无所谓它的渐行渐远。

节日气氛不只是仪式感,是我们应该用心去守护和传承的传统,是真正的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参与感。

国潮在崛起,汉服在复兴,传统不再是古板和守旧,年轻人正在用新的方式掀起现代人对传统的关注和热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