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战士被遗忘,风雨坚守4年,见解放军痛哭:终于来人换岗了

坚持、爱国,是我们中国人最崇拜的精神之一,比如曾经汉朝的苏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作为使节出使匈奴,却被匈奴人蛮横的扣押。匈奴人对他威逼利诱都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匈奴单于索性给他扔到北海苦寒之地去放羊,声称等公羊生了小羊就让他回去。苏武就这样在匈奴呆了19年,但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后人作歌曲《苏武牧羊》称赞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苏武的故事已经过去2100多年了,不过苏武的精神却从来都没有离开我们,他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身上流传了下来。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距离我们不到100年的坚持不懈、忠心报国的故事:一个班战士被遗忘,风雨坚守4年,见解放军痛哭:终于来人换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早在汉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对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进行直接的管辖。这是一块宝地,在古代的时候西域以商业发达而著名,我们从这里获得了黄瓜、葡萄等各种中原没有的物产,同时也通过出售丝绸获取了大量的外汇;而现在的西域更是石油聚宝盆,成为我们能源的保障。

正是因为西域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宝地,所以这里的情况十分复杂,经常引起各方势力的争夺。清朝末年,阿古柏入侵西域,同时沙皇俄国也对西域伸出了自己的黑手,一时之间西域站在了风口浪尖。而这个时候,伟大的民族英雄左宗棠站了出来,他打败了侵略者,收回了我们被别人侵占的土地。

不过,许多边关要塞仍然需要把守,尤其是一条交通要道:蜀身毒道。把守住这里,我们的疆土可以稳如泰山;而一旦失去这里,我们的大块疆土都要暴露在敌人的魔爪之下。于是在1877年的时候,左宗棠派出100名敢死队前往这里修建赛图拉哨卡,他们准备了骆驼、马匹、粮草物资、武器,攀爬上了3800米的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个地方实在是太艰难了,高寒、狂风、贫瘠、高原反应,这一切都让敢死队员如临深渊。等到哨卡建立成功的时候,100名敢死队还剩下了数十人。从此清朝每年都会派人上山,哨卡人数增至100人,每年换防一次。来这里的,都是真正的勇士,而且还得特别能吃苦耐劳。

即使是离这里最近的赛图拉镇,也足足有15公里。何况这个小镇上也没有什么物资,也没有什么商店。这个哨所没有电,附近也没有柴草,所以战士们只好收集牛粪燃烧来给自己提供热量。同时他们的食物也很简陋,肉食是不可能的,蔬菜也无法长期保存,他们只有玉米面和其他简单的食物可以食用。

每当换防的时候,他们会提前三个月派出一支队伍前往“接头”的地点,他们需要3个月的时间才能够走到这里。后来清朝灭亡,民国开始派兵守护这里,即便是在民国兵荒马乱的大乱斗当中,这些士兵也没有擅离职守。1946年的时候,最后一个班的国军部队走上了这个哨所,他们本以为这是一年的煎熬,熬过去他们应该也能升官发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谁知,他们来到这里,一呆就是4年,忍饥挨饿,最后等来了解放军。46年起,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这个班的士兵在1947年、1948年、1949年都出来“接头”,却没有等到他们要等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选择继续留下,保卫祖国的疆域。粮食、补给都不足了,战士们只好自己想办法解决,勉强度日。

1950年3月,他们终于等到了他们的接班人——解放军战士。解放军战士一开始也不知道这里居然还有一支坚守岗位的部队,而国军战士也不知道对方竟然是解放军,反而抱着解放军放声大哭:总算有人来换岗了。看着解放军整洁的军装,他们不禁感叹道:“怎么又换装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这群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却忍饥挨饿坚守岗位4年的英雄,解放军深深的朝他们敬了一个军礼,并且在心中立下一个坚定的信念:保卫这块土地,即使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