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数学还是其它学科,都从来不乏大家。既然大家从来都没断绝过,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科学家,尤其是大科学家肯定不存在科学方法的严重欠缺问题。当然,事实上决不是这样,而是绝大多数科学工作者都近乎于科学方法盲。

除非一个科学工作者受过专门而严格的科学方法训练,或者特别善于通过他人乃至自己的研究历程总结科学研究方法,否则,他不可能谙熟科学研究方法,那种以为出了科学成果的人就一定谙熟科学方法的看法是幼稚的。抓奖券的人都谙熟抓奖券的方法吗?不然。可是,总有人抓到特等奖,当然也有人抓不到奖,或者抓到其它某等奖。科学研究也一样,在几乎所有人的科学研究方法严重欠缺的状况下,科学研究也照样会出成果,只不过这些成果不是方法而是运气的产物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几何时,讲科学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自然辩证法列入研究生的必修课,可是,后来也改为选修课了,听说取消必修的原因与它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有关。

笔者是这个过程的亲历者,也是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之外第一批可以讲授自然辩证法的教师。就当时情况而言,自然辩证法确立为研究生的必修课,实为人类科学方法教育划时代的进步,虽然,西方的大学此前就开设了科学哲学,可是,高度是不同的。然而,问题也是不少的,比如,全社会仍然没有认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再比如,几乎所有教师编教材以及教书的功底在于科学史,而没有科学技术的入流的研究经历,当然,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要不断努力,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可是,毕竟没有在研究生教育中实现教学效果,而相应的这批研究生现在要么已成为院士,要么在陆续退休之中。

丁厚德、关士续、赵红洲、高达生、萧昆涛、舒光炜和魏宏森等是中国自然辩证法教育的开拓者,虽然,人民大学以黄顺基教授为代表的老师也编教材并开设自然辩证法,可是,他们不过是在讲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当然,核心是讲《反杜林论》。第一批自然辩证法教育开拓者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

不管当时我对团体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还是非形式逻辑研究方法的探索,都没有得到自然辩证法开拓者的重视,即使我后来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时,也没有见到丁厚德和高达生两位老师讲这些问题。

基于如上历史,就当今整个世界而言,科学方法,尤其是团体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缺失,使得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方法基本上还处在自发阶段,远没进入自为阶段。然而,科学研究决不因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方法处于自发阶段而不需要科学研究的帅才,就数学而言,希尔伯特就是自发但还不太够格的帅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争中,有将有帅,这好像是本来就应该如此的。比如毛泽东既是帅才又是将才,粟裕是优秀的将才,徐海东以帅为主兼是将才。科学研究也是如此,没有帅才也不行啊!不能让人类的科学研究再停留在无帅或者自发产生帅的历史阶段了!因为科学研究也需要总体布局,也需要规范模型。

科学研究缺乏帅才的现象在我国尤其严重,这是制约我国科学进步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就我国的现状而言,既缺乏有雄才大略的科学家,又缺乏民族科学自信,因而导致科学界不是没有科学领袖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学人猴子称大王。数学学科尤其如此,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不及美国、俄罗斯也罢,不及匈牙利也可以理解,凭什么落在瑞典和以色列之后?难道是缺乏实验设备吗?缺乏实验设备可以成为物理学的托词,绝不可以成为数学的托词,因为,纯数学不需要实验设备。相反,凭什么扼杀陆家羲这样的数学家?我国的数学界就没参与扼杀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数学为例,不仅中国,整个世界都处于科学研究帅才严重匮乏的状态。由于科学观的落后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无知,到现在数学界都弄不清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形式主义、逻辑主义和构造主义的争论已历百年。这种无知怎么能不影响数学研究的总体战略呢?再想,到现在,数学工作者都不能从模型这一应有的高度认知数和几何要素点、线、面,因此,导致整个数学没有统一而合理的数-形模型。这种状况的直接后果是到现在建立不起来一个够格的微积分原理,实数乃至整个实变函数理论处于胡扯阶段,而泛函分析除了玩一玩抽象语言游戏之外也仍然立不住等等,好在数学应用工具,尤其是微积分方法与这些所谓的理论相脱节,而且是这些所谓的理论发生之前的产物。

科学研究可以不再像抓奖券那样了!我们当然希望科学界的帅才都像毛泽东那样即是最优秀的帅也是最优秀的将,可是,不兼是将才的帅就不是好帅吗?不要要求诸葛孔明可以像张飞那样丈八蛇矛之下尸横遍野,有诸葛孔明也比没有强啊。

科学工作者应该开阔眼界、努力学习,争做科学发展的帅才;科学工作者应该摒弃偏见、与时俱进,拥戴科学发展的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