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耿向顺”开通以来的第259篇原创文章,关于【 男女是否有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教育部出了一个《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的答复》,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议论,我也写了一篇文章作为评论。

首先,我认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的答复》的文件里的内容,并不全错了,反而文件中的大多数说法都是没错的,矛头不应该对准教育部,教育部只是答复这个提案,而非提出这个提案。

但是原来这个《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确实就是找骂的,提出这个提案的人,真的是闲的蛋疼,才能想出这样的提案。

这个社会对性别有一些不正确的刻板印象,有一些错误的偏见,会对某个性别的人贴标签,给某个性别的人一些社会外加的期望。比如有一些传统老旧的思想认为:

男孩子就该是顶天立地的、就该是独当一面的、就该是要能自信自强独立的、就应该是勇敢无畏不能怯懦的的、就应该是阳刚的、就应该是高大威猛的、就应该是主动积极的.......

而女孩子就应该是温柔体贴的、就应该是善良柔和的、就应该是谦逊礼让的、就应该是不如男孩子能力强的、就应该是不如男孩子勇敢阳刚的、就应该是依附于男人和家庭的、就应该是内敛矜持的.....

还有,一些刻板的、被社会营销或者定义出来的性别印象,也让人觉得挺恶臭的,比如女性更感性、更重视情感而男性更理性、讲逻辑;女孩就喜欢粉嫩的、芭比娃娃,而男孩就喜欢挖掘机、玩具枪.;女性更喜欢买买买而男性更理智消费;两人约会,就该男人买单;节假日男人就该给女性买礼物;就应该男生主动追女生而女追男就是倒贴等等.....

其实并不是男性女性天生就是如此,只是被教育出来的、被商业营销出来的。

父母、家庭、学校、社会,都会按这一套社会默认的“男人该有的特质”和“女人该有的特质”标准去教育男孩和女孩。

一旦有男孩子不符合这些社会公认的“作为男人的标准”,一旦有女孩子不符合这些的“作为女人的标准”,Ta们就会被视为是异类,要被父母家人批评教育,就会被同辈朋友排挤。

典型如“一个男生能怎么哭哭啼啼的!”、“一个女生怎么能那么野!”之类的话,大家应该经常能听到。

久而久之,男孩和女孩就被教育成了社会公认的“男人该有的样子”、“女人该有的样子”,男人和女人的性格,也就逐渐有了标准的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刻板的标签、印象和社会期望,不但不会让我们更幸福、更快乐,还会成为一种精神枷锁,一种桎梏。

我真的很反感什么“男人就要有男子气概、阳刚之气”之类的刻板要求,传统的男子气概的定义让人觉得很可笑。

我认为,所谓“【男子气概】,不是长得五大三粗,不是有八块腹肌,不是大男子主 义,不是性格粗狂、不照顾他人感受,不是独断专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自信心爆棚,不是遇到痛苦和难过不能哭、不能不能没有柔软的一面。

人应该有【男子气概】【阳刚之气】的说法其实并不妥当,而应该指的人应该有的一些良好品质。

这些品质,和一个人的长相体魄没多大关系,是指一个人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有勇气和能力承担责任,有进取拼搏的奋斗精神,懂得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善意待人,有和他人共情的同理心,对他人常怀善意与感恩之心,懂得如何妥善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有乐于帮助他人的助人为乐精神,是有自知之明。


是勤劳、勇敢、有正义感、有温度、有深度、有能力、有担当、有自知之明的的谦谦君子,君子如兰,温润如玉。

这些珍贵的品质,并非是某个性别的专属,而是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可以、也应该拥有。

男女确实有别,因为天生的生理结构上、外貌上就是不一样的,尊重彼此的差异,互补互利就是最合理的,而非相互对立、相互敌对、相互伤害。

而男女除了生理上有别,其他都应该无太多差别。

因为,每个人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有性别,除了生理性别是天生的差别之外,但在心理、品质上、行为上,一个人可以是男人、可以是女人,也可以介于男人和女人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人和女人根本就没有标准的样子、标准的特质,也不“应该有”,每个人都可以追求不同的、自己想要的样子。

因此,不能给某个性别的人打上刻板标签,首先将人作为一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而非男人或女人,男人也可以温柔心细、精心打扮、胆小怯懦,女人可以粗犷豁达、素颜朝天、刚毅坚强。

更不能用一个人的性别,去作为评价ta的工作能力、才华天赋、品行素质、发展空间、是善是恶、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职场竞争力高低的标准,也不要因为自我的性别而自我受限。

男性和女性是没有标准的特质和样子的,也没有孰高孰低、谁好谁坏的。

因此,与其费心费力去提《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这样的提案,其实更应该出个《如何引导青少年养成正确性别观念与审美观念的提案》更为妥当和迫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编辑:

耿向顺

青年公益人,知名教育/公益/职场领域自媒体作者,十大影响力职场大V,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从事乡村教育发展、品牌传播、青年发展领域的工作6年,累计撰写各类稿件稿数百万字,全网拥有400万粉丝、阅读50亿人次的自媒体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