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1月29日,教育部正式答复了政协委员“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就“男性女性化”的社会现象进行纠正和干预。

细读教育部的答复,主要有四部分内容:

1、体育教师配备;

2、学校体育制度设计;

3、健康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四个方向,

其中有三个与体育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

可见当下不但要求体育教育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还必须重视在体育活动中锻炼他们的精神和意志。

曾几何时,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一度视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在多年韩日演艺界的不良风气影响下,小鲜肉、小奶狗却在泛网络化时代成为了一种时尚。还记得2018年秋季开学,央视《开学第一课》播出后“翻车”,家长除了吐槽漫长的广告时间外,对节目邀请的所谓新生代“小鲜肉”偶像们颇不以为然,担心孩子的审美取向出现问题。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其实不仅仅是学校,还需要有家庭和社会对共同培养。

首先是家庭的教育方面,家庭不要过度溺爱孩子,允许孩子有适当的野性。

再次是学校层面,学校要重视体育课,要看到体育课的长远意义,开齐、开足体育课,体育课与文化课要齐抓共管,只抓其一就是急功近利,不可取。在学校层面要培训孩子心肺能力、肌肉能力,发展体能磨练意志。

最后是社会层面,提倡以健康为美的价值观,以健硕为美,不提倡一白遮百丑的观点,晒晒太阳也是健康的。提倡团队精神与合作品质,不能一个人是条龙,合起来是条虫。要像高铁那样每一个轮子都主动发力才能高速前行。

现在纠正这种不良风向的铁拳终于到来了!

在未来的日子里:

愿影视娱乐和网络游戏中多一些爷们的身影;

愿每个小男生的身边都有坚强的爸爸陪伴,教他们怎样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愿你的体育老师不再生病,愿每个大课间校园中都能活跃着少年们矫健的身影!

愿每个男生都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灵魂。散发着阳光般的刚强气息,充满着强劲有力的独特气质,自然流露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宝贵品格,彰显着一种正义勇敢、坚强果断的个性,时刻体现着一种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