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总工会主办,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承办,中国紫禁城学会和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支持的太庙讲坛系列活动正式上线。敬畏天地祖先,传播孝道文化。祭品种类丰富,为何多为生食?避免祭祀浪费,皇帝出台了哪些规定?本期节目中,主持人向真携手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苑洪琪、 演员张晓龙 一 起走进太庙讲坛,体会传统祭祀中的俭与德。

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这两种信仰的产生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敬畏,由此产生了各种祭祀活动。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拜天地、祭神明,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风调雨顺、降福免灾,同时也是中国人慎终追远、敬天法祖的表现。而太庙就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

一、祭祀文化的历史

 太庙讲坛 | 走进祭祀文化:传统祭祀中的俭与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太庙讲坛 | 走进祭祀文化:传统祭祀中的俭与德

《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国家大事,在于祭祀和战争,而且把祭祀摆在第一位,可见古人对于祭祀的重视。通常在祭祖之前三天,皇帝和文武百官就开始斋戒,不饮酒、不吃荤、不处理刑事案件,甚至不看病,保持身心的绝对干净,清心寡欲,这样才能到太庙来祭祀。

二、祭祀中的节俭文化

 太庙讲坛 | 走进祭祀文化:传统祭祀中的俭与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太庙讲坛 | 走进祭祀文化:传统祭祀中的俭与德

三、祭祀中的孝道文化

对于每次大祭的祭品,皇帝都是要亲自过目的,而各地所产的物产送入宫中之后,皇帝每个月都会在太庙荐新。荐新之后,这些食物才能送到御膳房供皇帝吃食。以时鲜的食品进献祖先,意为荐新,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孝道的重视

 太庙讲坛 | 走进祭祀文化:传统祭祀中的俭与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太庙讲坛 | 走进祭祀文化:传统祭祀中的俭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