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纳特卡制-1919年

1.提出者:华虚朋(帕克的学生)

2.主要观点:

(1)目的:发展每个儿童的创造性与社会意识,帮助每个儿童得到全面和完善的发展。

(2)五个步骤:一是针对每一个儿童的特殊情况,制订个别训练的特殊目标和标准;二是进行全面的诊断测验,以明确儿童的能力;三是编写儿童自我学习与自我订正的教材;四是学习进度个别化;五是集体活动和创造活动。

(3)主要做法:将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所有学生均需掌握的“共同的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算等)。通过个别教学,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适当进行个别辅导;每个学生要求按自己的能力和可能的进度拟定学习计划,学习即按计划进行,并要求学生在工作簿上记录其进展情况;最后以考试形式检验学生学习结果,并由学生自己根据考试成绩决定下一步学习方向。

另一部分由文化的和创造性的经验组成,以小组为背景开展活动或施教,目的是发展儿童的社会意识。通过手工劳动、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商业、编辑、出版等团体活动随机进行,无一定程序,亦不考试。这种教学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教学个别化,学校社会化。

3.评价

纳特卡计划反映了儿童中心的基本取向,但它更强调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突出培养了儿童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意识,实现了个别教学与智力测验、表现主义与社会目标的有机结合。

二、葛雷制(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1908年

1.提出者:沃特(杜威的学生)

2.主要观点:

(1)承袭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及“做中学”等思想,自称其学校为“工读游戏学校”。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课程也分成四个方面:学术工作,科学、工艺和家政,团体活动以及体育和游戏。

(2)以具有社会性质的作业为学校的课程,作业以四种同等重要的兴趣、内容为单位:①游戏与运动;②知识的研究;③商店及实验室的特殊工作;④校内外社会的及发表的活动。为使学生四方面均等发展,葛雷学校除教室外,增设游戏场、健身房、图书馆、科学实验室、商场、博物馆、公共食堂及其他公共运动场所。